<!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本章節
昭明十七年的元日大朝會,在宮城前朝的含元殿前庭舉行。
這日大殿上設黼扆、躡席、燻爐、香案,依據時刻陳列出儀仗。殿柱簷下懸掛五彩宮燈,笙樂鼓吹,車輿駕輦陳列在殿前的廣場上。
王公貴胄、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員、地方上奏的朝集使、前朝皇室後裔,蕃國使臣等等。禦史大夫領著屬官到殿宇西廡,從官衣著朱衣傳呼,敦促眾侍者就班。
百官按品級在殿庭就位,玄德帝出來就禦座,群官在典儀唱贊下,行再拜之禮。朝賀結束後,將在此處舉行列兵儀式和比武。
此次是三年一度的大朝會,除了往年群臣朝聖和宮宴,各地番王和使節也都到了京師行朝拜禮。
因此,多了許多節目,例如列兵和比試,還有新科進士的紫宸殿鬥詩、各地進獻的歌舞表演等等。
當鐘鼓齊鳴,眾人齊聲山呼萬歲時,場景甚是震撼。藏身於含元殿偏殿二樓觀景臺,妙如當場有種繁華盛世之感。
朝拜結束後,廣場上被闢出一塊空地。頃刻間就被早已備好的巨木,壘起一個超大型的高臺。
半人來高的較武場的四周,擺滿了鑼鼓和兵器。不遠處旌旗飄展,華蓋雲集,盛況空前。
在宮中先前就聽人講過,這種較武,是東南西北四方邊疆勇士,以及京師戍衛將士們一場公平的比試。在禦前大展身手,此等的重要場合,成名將軍是不會參加的。他們一般會把機會,留給軍中後起之秀來表現。原本,參加者多為四方將士中,武藝超群的先鋒官們。
因為要打出各路軍營的威風,在聖上和天下名將重臣面前露露臉。比試的人選。各方安排得十分謹慎。
今年卻有些例外。不是何種原因,西南的南安王,竟給京中的韓國公,下了一道挑戰書。兩位重要級人物,分別代表京師和西南的將士,將在此比試一場。
南安王素有威名,是鎮守西南的一員虎將。而韓國公呢?聽說他當年被人所救,跟高人學了一身高超的武藝。不過,見過的人不算多,平時甚是神秘。
大多人不知。這一南一北素未謀面的兩名猛將,為何就這麼幹上了,還要藉此等場合單挑。牽涉其中的幾方勢力,心裡倒是心知肚明。
由於勝負難料,加之雙方身份顯赫,自然引得觀者雲集,群情激昂,把比試場圍得水洩不通。不到一眨眼的功夫,高臺四周擠滿了人。
拿著畫筆,妙如靠著回憶。正在給剛才朝聖時,匆忙勾勒出的場景,細描著色。廣場上鑼鼓聲,緊接著就咚咚鏘鏘,急促地響了起來。
她抬眼望去,場上的兩個男人已經開始比劃了。
其中一人臉上的面具,讓她認出,那必定是神秘的韓國公了。只見他穿一身玄黑袍子。在大白天顯得甚是打眼。另外一人,想來就是南安王了。從身量上看,他比對手長得魁梧壯實,一身鴉青色長袍,在寒風中獵獵作響。
比試開始,兩人快步移位。互作試探,沒幾下就交上手了。
俞彰拿著一柄寶劍,而南安王使的則是長刀。
前者勝在身手靈活,招式變化迅捷無比,看得人眼花繚亂。而南安王的優勢,在於力大無比,一砍一勾均紮實有勁。
看在妙如這種不懂功夫的外行人眼裡,隱隱有種感覺。若是持久戰下去。俞彰未必討得了好。他這樣跳來跳去,太容易耗費體能了……
“好!世顯這招反彈琵琶使得精妙!”一道有幾分耳熟男聲,傳了過來,隨之而來的,還有眾人的擊掌叫好聲。
又過了不多大功夫。另一個渾厚的聲音傳來:“王爺,他的下盤不穩,攻他下面……”
也有人在替南安王支招。
妙如只恨這時代沒有望遠鏡,這麼精彩的打鬥場面,竟然無緣得見清晰版!實乃人生一大恨事。
她在那兒腹誹,恨不能擠到跟前去瞧瞧熱鬧。突然,場上一陣驚呼。有個銀色的東西從高臺上飛了下來。
剛才喧闐的場面,登時鴉雀無聲起來。這讓她很是意外,剛想探尋原因。朝四周找了一圈,就發現眾人目光皆投向同一地方——臺上其中一個人的臉上。
妙如一驚,這才發現,穿玄黑袍子的俞彰,臉上的面具不翼而飛了。過了半晌,她才想起來,剛才在驚呼聲中,飛出來的銀色物件,應該就是被震飛的面具了。
片刻寂靜過後,場上的人群中,開始發出嗡嗡的竊竊私語聲。
這是怎麼了?!是他帥得驚動九霄外的神鳥,還是醜得嚇退黃泉碧落的閻羅王?或者是此人長得十分怪異?
當看客最憋屈的事,就是明知前方有熱鬧,就擠不進去看,站在外圍幹著急。心底似有千萬條的好奇蟲子,在那兒鑽來鑽去,好生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