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張是畫的一座寺廟,裡面的少年正追逐著一位女童,在嬉鬧玩耍。
另有一幅是那位女童在燈鋪前指指點點,想是在猜燈謎,旁邊陪著那位少年,滿臉是笑。看周圍景物,想來是中秋、元宵之類的佳節,因為旁邊的行人和建築,還有天上那輪明月,無不暗示這個時節……
還有一張是個院落,半大的姑娘在那兒彈著琴,少年在一旁聆聽。院子裡落葉滿地,枝條蕭瑟。
看到這三張畫,妙如臉上,不知不覺地紅了起來。
這畫中之人,分明是自己嘛!
幸虧中國畫的表現手法,是著重於寫意而非寫實。這幾張畫混在裡頭,不仔細辨認,誰也看不出,其實物件已經換了,除非見過此情此景的當事人。
免費替人當模特了,妙如心想,下次定要向他討張畫來,當作酬勞!
正想著,鶴兒回來了,琴韻被安排在外面把風,妙如躲到楠木插屏後,換好了衣裳。
隨後,鶴兒就帶著鐘家主僕倆離開了此地。
到了壁輝堂,宴席並未開始。進到廳內,妙如一眼瞧見了母親和兩位妹妹,朝著她們走了過去。
到桌邊後,妙如向楊氏請罪,說自己走岔道,讓母親操心了。
楊氏也不怎麼惱怒,微微一笑就此帶過了。
見她回來了,在另一桌的薛菁跑了過來。她一直是滿臉急色的,見到妙如安然無恙,才把心放回原處。
朝她上下打量了一番,問道:“妙姐姐,怎麼跟剛才那身,不一樣了?你跑到哪裡去了?在半道上我一回頭,才知道你們沒跟上。想回去找找,轉了半天轉沒出來……還是遇到汪夫人身邊一位丫鬟姐姐,才把菁兒給帶了出來。原來,你走岔道了……幸虧後來請了映姐姐,派人去尋你……”
“姐姐,你怎麼會迷路呢?幾年前咱們在這兒,不是住過一段時間嗎?”妤如滿臉的困頓。
妙如有些尷尬,解釋道:“確實是走偏了,沒找到原來的路。咱們做客時,雖然住過幾天,但那時是冰天雪地的,若你現在再去單獨逛一遍,或許也會找不到路的……”
“姐姐,那你為何要換衣裳呢?”妤如追問道。
窘迫地羞紅了臉,妙如低下頭沉默不語。
一旁的琴韻代她答道:“大姑娘路過湖邊時,被位小公子甩了一身泥。還是表小姐身邊的丫鬟過來,取了她家姑娘的衫裙換上,這才……”
旁邊有位少婦斜睨了妙如一眼,冷言冷語道:“到處瞎跑,當然容易撞上意外了。也不怕長輩操心……”
那婦人穿戴十分奢華,跟楊氏她們坐在一桌,剛才妙如向母親告罪時,她滿臉的不屑。
之前以為,她是楊景基陣營裡,某個故吏門生的家眷,妙如也沒太在意。此時對方主動發難,妙如心裡猶如搗鼓,七上八下的,生怕是楊氏特意安排的。
讓她當場下不來臺,或是逼她發怒,好在滿堂賓客面前。自己乘機扮扮無辜,暗示這繼母難當。
從昨天母親跑去說服爹爹,特意要求她列席,到今日對自己的態度,妙如總覺怪怪的,不知哪裡不對勁。
她抬起頭來,望了對方一眼,沒有作聲。
一時間,雙方都沉默下來,場面甚是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