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如的怒氣升了上來:爭寵歸爭寵,何必要傷害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呢?
對了,楊家庶子沒一個能長大的,或許跟她母女倆一貫沒底線,有莫大的關系。
告訴爹爹吧!他病剛好,大夫囑咐過不要讓他太操神。
且這事,也不是她能管的。一不小心,就會捲入泥潭中,以後脫身就難了。可要她放手不管,良心上實在難安,畢竟是條小生命……
她愁眉苦臉地在屋裡轉圈。
對了!呂媽媽為何會上火呢?難道楊氏捨得讓明儀,喝不太好的奶水,在飲食做了手腳?
她決定私下再去打探一番。
幾天後,回到她這裡的訊息是,大弟明儀的乳母,每日並沒有吃那些食物。在華雍堂後有正院的小廚房,暗地裡為她另備了份膳食,楊氏自個兒掏銀子補貼。
如今都學會用上這招了?!
妙如有些無語:難道她們這些後院女人,終身的事業就是,翻著花樣,想方設法去整治別人?
家中都沒幾個人,還整日來回折騰,她到底想幹些什麼?
一天,在晚膳飯桌上,藉著鐘澄大病初癒,妙如故意把話題引到養生上。
“爹爹,原來在山上時,師叔根據妙兒的體質,列了份食單。這些年補養下來,女兒的身體好了不少。儀弟出生前,我特意去信問了些,嬰幼兒食補方面該注意的要項。”說著她取出一封信來,說是師叔讓人送來的。念出了一大溜,有關乳母該吃和忌吃的食物……
當著全家人的面,妙如特意把管廚房的衛婆子叫了來,遞給她一份食單。
楊氏聽了,目光遊離不定,不敢看其他人;宋氏面露欣喜;鐘澄若有所思地望向女兒。
“姑娘,你真收到慧明大師的信了,真是巧了……”秦媽媽滿腹懷疑。
“哪有那麼巧的事,是冒充的。我向傅姐姐打聽來的,仿著師叔的筆跡,給自己寫了封回信。再找人送上門來的……”對方聽了,瞠目結舌,嘆服不已。
還能怎麼辦?管家權在楊氏手中,她寧願破費,都要把宋氏和二弟明偲拖下水……
作為一小輩,她又不好直接出面,摻和到妻妾之爭中去。
過了兩天,藉口請人幫著明偲做針線,宋氏向妙如特地借走了秦媽媽。
秦媽媽回來後,跟妙如提及此事。
“宋姨娘是個感恩圖報的,知道是姑娘暗中出手幫了她。想答謝您,想向老奴打聽,您喜歡什麼……”望了她一眼,秦媽媽接著道,“老奴就說起老太太臨終前的願望,提到姑娘沒長輩教導,將來要在親事上吃虧……後來她要把身邊的姜嬤嬤,派到浮閑居來,侍候您一段時間,讓老奴換過去教她一些針線……”
“說那姜嬤嬤是從大內裡出來的,對宮中規矩和閨閣禮儀,懂得頗多……”
妙如明白過來,她是想投桃報李。讓宮中出來的嬤嬤,教她一些官家女眷必備的知識,以補上她所缺的閨中教育。
不過,此事不能由自己決定,還是過了明路比較好,讓兩個妹妹也跟著學學。免得母親知道了,又生出些猜忌來,鬧得家宅不寧。
妙如跑到春暉齋,向父親提及此事,想讓規矩禮儀,也成為閨學中的一門課。
第二日,在三個女兒進華雍堂請安時,鐘澄向楊氏特意說起此事,決定按妙如的建議施行。
臨走前,還朝楊氏別有深意地望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