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旁邊,幾乎是同時,也有個公子的聲音傳來,猜中的是同樣的字。
燈鋪的老闆為難了,不知把燈該判給誰。只見那公子向她施了一禮,對那老闆答道:“小生唐突了,本該是這位姑娘的,就給她吧!”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謝了對方,接過花燈,就跟姐妹們走了。離開時從幃紗裡頭望去,影影綽綽只覺得,那公子生得玉樹臨風,面目卻是看不真切。
誰知,後來她跟姐妹們走散了。被人群一擠,眼看著就要跌到地上了,旁人呼救不及。說時遲那時快!有隻溫暖的臂膀扶住了她,她抬頭一看,原來又是那位年輕的公子。
顯然他也認出自己,眼中閃過一抹驚色,口中訝然道:“小心摔著!原來又是這位姑娘!”
把歪在一邊的幃帽戴好,向他盈盈下拜:“多謝公子出手相救!”
還沒來得及聽他答話,就聽見遠處有人在喊他:“潤之,潤之,你跑到哪裡去了,兄弟這還要你幫手呢!”他回了一禮,就匆匆離開了。
邊走還邊回過頭來,望著她的身影。姐妹們這時找到了她,見她呆呆望著一個方向,就問道:“碰到誰了?”
她結結巴巴地掩飾:“沒誰!我們走吧!再遲就要被嬤嬤唸叨了。”她卻知道,幃帽裡自己的臉肯定是通紅的,幸好有白紗擋著。
那個火樹銀花,流光溢彩的晚上,成了她一生最美好的回憶。
從那以後,那眼波流轉,淺笑吟吟的小姑娘,彷彿一夜之間就長大了,不再是情竇未開的小人兒。
當母親告訴她,祖父幫她說了門親事,是鐘家這代中,最有出息的二少爺,十六歲就中了進士。她眼前浮現的,就是那天晚上他的影子。當喜帕揭開的那一瞬,屏住呼吸,她不敢抬頭看自己的夫婿。怕不是心中那人時,自己臉上的失落被人看出端倪。幸好,老天還是眷顧她的!
不過,他當時並沒有認出她來。後來在無意中,看到妻子在繡一塊帕子,上面有“欲語淚先流”幾個字。以為她有傷心事,正待安慰,誰知卻對上一雙溢滿笑意的眸子……
“奶奶!”一個聲音打斷她的回憶。丫鬟尺牘湊了過來,輕聲對謝氏說道:“這幾天,槐香院九奶奶身邊的婆子,正想辦設法,在打聽咱們趣園的事。”
“哦?她們打聽些什麼?難不成想知道妙兒在這兒的表現,還是想把親生女兒也送來學?”謝氏淡淡一笑,不以為然。
“哪能啊!她親生女兒早被送到京城外祖那兒了。這事說起來也蹊蹺,那婆子並不打聽妙姐兒的學習情況,老把話題引往奶奶身上引!”
“是嗎?!她都問了些什麼了?”謝氏皺著眉頭,神色有些不愉。
“她是想打聽奶奶以前,有沒有收個孩子養在膝下的想法。”尺牘悄悄地打量著自家主子的臉色,小心翼翼地答道。
“原來是這樣!我說妙兒小小年紀,怎就這般乖巧懂事,想來是給逼的。”謝氏眉頭展來,她有如此想法,想來是意料之中的事。
“你是怎麼答的?”謝氏不動聲色地問道。
“沒有允許,我哪敢隨便回話,就搪塞了過去。不過,那人好像並不想知道答案。沒說幾句就走了。”尺牘有些困惑不解。
“那就對了!只是遞個意思讓咱們知道,目的就達到了!”謝氏不以為然地說道。
“倒是個好機會,過繼個女孩過來,以解小姐膝下空虛。妙姐兒那可人樣,想來也是個感恩戴德的。到這裡被咱們養大,總比在她繼母底下討生活,要強得多!”孫媽媽一心為她著想,有個人陪著逗逗趣兒,對小姐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
“這事不能一廂情願。九弟妹的意思,肯定沒跟她當家的說過。把別人的女兒送出去,她肯定痛快了,九堂弟未必肯答應!”謝氏一臉懨懨的表情。孫媽媽和尺牘看到了,也明白她不欲再說,就轉了話題。
“六奶奶,你說這事能成不?九奶奶說,如果成了,找人幫大舅爺換個富庶的地方就任。”三房靜思堂東次間的軟榻上,正斜躺著一位少婦,旁邊的僕婦在跟她咬耳朵。
“能不能成,都要看二嫂的意思,還有九叔那邊的想法。”她慵懶起了身,接著說,“這楊氏算盤打得可真精啊!自己不出面,拾綴咱們去問二嫂的意思,咱們在中間這麼一說和,面上是做弟媳的關心寡嫂,九叔那邊也不會見疑,沒準以為起初是二嫂自己的意思呢!”
“可不是!這中間還真看不出,是她動了些手腳。心機這麼深沉,又容不得人,那孩子在她手下討生活,還真不容易!若是跟了二嫂,沒準還真成了她的造化!”那婆子附和。
“那意思是……”她又追問道。
“行了,我去跟二嫂說說!這種賣人情的事,只有好處沒壞處的,沒道理要推到門外啊!”少婦應承道。
“誰說不是?!舅老爺若搭上這條線,以後仕途好走了,對六奶奶您在鐘家的地位,也是有所幫襯的!”婆子看事件要辦成了,一時高興,又恭維她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