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二天,汪峭旭就離開了鐘家,前往揚州江都的格致書院,去尋師訪友。
鐘氏夫婦又回歸到相敬如冰的狀態。
不過到了後來,楊氏每天晚上,開始往鐘澄書房裡送夜宵,甚至當著他的面,要求妙如跟著嬋如一起,喊她為母親。妙如不明所已,望向父親,看見他幾不可見地點了點頭,妙如順從地把“太太”改口成了“母親”。
妙如繼續過著練練字,學學畫,這種古代宅女的生活。
從那天題詩事件後,妙如終於獲準,可從父親書架上取書來看了。
以後可以光明正大地看雜書了,她不禁心情大好。
像餓牢裡放出的饑囚一樣,妙如整天捧著各式各樣的書,在屋裡啃著,真正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那般。也沒時間學打絡子了,更沒功夫教小丫頭蓮蕊認字了。
從書上,她瞭解到,這是個類似中國歷史上宋明時期的朝代,國號大楚。北方也有韃靼、瓦剌等遊牧部落。自太祖姬越起兵推翻舊王朝,建立了楚政權後,先後平定四方,至今經歷了四代君主,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武官從勳貴子弟和武舉中選撥人才,文官靠科舉八股取士。像自己的父親,雖然是書香世家出身,也是由白丁一步一步考出來,才走上仕途的。
這個時代儒道釋盛行,像靈慈寺就是江淮一帶香火鼎盛的禪宗古剎。因曾供奉過佛指舍利而佛名遠播,至今仍不少朝聖者,慕名前來朝拜和敬獻香火。慧覺大師,就是靈慈寺第三十六代方丈法師。在二十年時間裡曾開壇數十場,在江淮一帶的佛教信徒中頗有威望。
原來自己的師傅那麼有來頭!妙如不禁對他肅然起敬。
恰逢四月初八佛誕日。一大清早,天還沒亮,妙如就辭別家人,帶上兩三個丫鬟婆子,由家丁護衛著,前往靈慈寺上香。鐘澄不放心女兒單獨出門,在後面追了出來,一起上了雲隱山。
清晨的山峰間,雲霧繚繞,把遠處的山影,渲染得像水墨畫的意境一般,有幾分仙境的飄渺。早起的鳥兒在林間啾啾地叫,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真是個好地方!
嗯,等自己老了,就來這裡隱居吧!妙如心底暗自贊嘆,竟有些羨慕那些寄情于山水的隱士來。
“爬不動了吧?!還逞能!到爹爹背上來!”看見她沒跟上來,鐘澄回過頭來尋她。
“求神拜佛,貴在心誠,若被人揹上來或抬上來,那幹嘛還要親自上山拜敬呢!在家磕頭不就行了?!”妙如也沒打算偷懶,跟了上去。
“小小年紀,哪裡學來的這些歪理!”鐘澄笑罵著她。
一路走走停停,到山頂時,太陽已升得老高了。妙如累得,眼看著就要癱軟在地,旁邊的煙羅忙扶起了她。
待單獨見到師傅時,已是未末時分。
當日靈慈寺有大型法會,混在人群中聽慧覺大師時,妙如覺得自己,猶如又回到了前世的大學禮堂,聽著名師開的心理學講座。
恍若隔世就是這種的感覺吧!
“淨曇今天可有所獲?”回到禪房拜見師傅時,大師慈愛地向她問起來。
“淨曇今日才明白,原來自己的煩惱,皆緣自於妄想、分別、執著。只有‘放下’,才能過得快活和自在。可是師傅,我若放下了,別人沒放下,還是會給自身,帶來危險和傷害的呀!”妙如苦惱地嘟著嘴。
“你得了自在和快活,何必管他人放不放得下?!萬物自有緣法,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他日自有業報。阿彌陀佛!”慧覺大師雲淡風清地一笑,“淨曇果然與佛有緣,慧根不錯!就是有些執念還放不下。”
妙如撇了撇嘴,心說,我要都放下了,直接就剃度出家了,還來此處得瑟個什麼勁啊!
大師望著妙如臉上豐富的表情,也不以為意,隨口問道:“淨曇可願留在寺院裡,為往生的親人念幾天經,陪為師參幾日禪?”
妙如一聽此提議,立刻來了精神,忙答道:“好啊,不過要先請示父親!”
當天傍晚,鐘澄就帶著幾個隨從下了山,把妙如跟幾個丫鬟婆子,留在了靈慈寺裡。
晚風習習,站在離禪房不遠處的亭臺上,妙如靠著欄柱眺望著山下,那裡有一片星星點點的燈火,在夜色裡,有些像天上的繁星,遂老氣橫秋地嘆了一聲,對身後的煙羅說道:“你看,從這裡鳥瞰下去,夜色中的雲隱山,才是最美的——山影巍峨,燈火闌珊!”
“是不錯!縹渺朦朧,影影綽綽之美,含而不露!加上半明的月光,像蒙了層紗一樣!”一個小少年陌生的聲音,從身後傳了過來。
妙如嚇了一跳,從柱子後面轉過身來,想看看是怎麼回事?只見一個白衣小少年,在亭子旁邊站著。妙如裝著沒聽見他剛才的話,也不搭腔,忙著四下尋找她丫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