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清清喉嚨:“我準備的是屈原的《離騷》。”
教室裡,靜聲。
只有少女的聲音,緩緩地響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
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汨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這是《離騷》的第一段,作為非高中課本必修文,人們通常將其忽略。但是一般演繹的時候,此段必讀的瞭然正氣,慷慨陳詞。
《離騷》通篇,如果從屈原寫作這首詩篇的時間、內容及其所欲達成的目的來分析,他是在遭受小人讒陷,被楚懷王冷淡、疏遠之際撰寫的,是要寫給楚懷王聽的,意思是“我內心很掙紮,不得重用,便想回老家幹活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屈原用“離騷”作為篇名,取意為“陳述自己躁動不安的心情”。
而這第一段屈原在《離騷》開篇第一句就自述自己的出身高貴“帝高陽之苗裔兮”,這裡的高陽指太昊、少昊。我們知道,屈原出身楚國的少數民族巴族,巴族的祖先為太昊、少昊;與楚王、楚人、楚國貴族的祖先顓頊相比,少昊曾孺帝顓頊,事見《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因此,屈原這句話的潛臺詞是說,楚王和楚國的貴族,你們不要瞧不起我,我的祖先比你們的祖先更高貴。屈原再述自己出生在虎年虎月虎日的大吉日子巴人崇尚虎),天賦聰慧、重視自身修養、志向高遠,以及只爭朝夕、變法圖強、敢為天下先的政治抱負“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素素在朗誦的時候,突出的是他的哀愁。先抑後揚,再激昂長嘆。
《離騷》我國古典文學中最早最長的抒情詩。
那抒情詩的表達不一定要咆哮,慷慨,這一段,雖然屈原表明自己的出生高貴,但並不能改變他不被重用的事實。出生的高貴和不能一展長才的現狀讓矛盾更加突出。
素素表現地委婉哀怨,卻不失驕傲。表現比較新穎,也有自己想法,又不顯突兀。
眾評委相互看了眼,還是中間的女老師提問:“俞素素,我想問一下,你為什麼選這篇?”
因為不管是今年還是往年,選毛主席的詩《沁園春.雪》都是最多的,然後是嶽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離騷》偶爾會有,但是不是第一段。
“因為我希望能夠來中央戲劇學院學習,並且透過這個平臺一展抱負。”回答的很中規中矩,這卻倒是素素內心真實的想法。
沒有經過正規的學習,再有天賦也只是野狐禪。
“好,那你回去準備複試吧。”女老師微笑著擺擺手,讓她過了。
素素退出去的時候,隱約聽到老師在裡面討論,這孩子還挺不錯的。她忍不住勾勾嘴角,偷笑了一下,得到表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