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210 14:53:24 字數:2097
弟六章兄弟姐妹
自楊清婉開口說話僅過了一個月,楊家上下都誇贊清婉聰慧好學。
楊清婉說話雖然晚了些,但是隻用三日時間就說話流利清晰了,然後更是隻用了五日就會下地跑跳自如了。如果是普通人三歲會說會跑自不是多稀奇,可楊清婉以前只是青陽郡的傻子啊,自然引起一陣轟動。楊家家主楊之桓在見到向自己行禮的孫女後直接誇獎說“我家有女,厚積薄發,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隨著楊家家主的話傳出後,楊清婉在青陽郡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更無人再嘀咕楊家有傻子了。
如果說只有前面這些,那隻能說聰慧。何來好學呢?事情是,自楊清婉會跑之後,每日都跑到楊家族學聽先生讀書,下學後更是纏著哥哥學識字。如果僅此,雖是聰慧好學,但也未必能得到楊家家主之贊,畢竟楊子銘在兩歲時就開始背千字文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事實是,楊清婉識字之快令人驚異,凡是楊子銘教過的字僅一遍,清婉就會記得,所以僅一個月,清婉就學完千字文了,即使是楊子銘當年也是用了一年時間,正好也是三歲學完千字文。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沒有人懷疑麼?沒有,因為所有人都認為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古文就有記載“李氏有子,生而能言,三歲成文”“莫氏有女,一歲能言,出口成章,月餘,賦詩一首”“君氏有子,生而為武者,一歲能言”等等,因此世人都認為這種人是生而異秉,今後前途更是不可限量,這種人就是天之寵兒。楊清婉只能算異秉,還談不上天之寵兒。
楊清婉在這一個月中對這個世界瞭解的更深一些,對楊家也有了進一步認識。
家主楊之桓,也就是清婉的祖父,有六子一女。
長子楊學保,嫡子,39歲,偽武者9層,下任家主,有一子兩女,分別為:楊姝婉,14歲,鍛骨六層,血脈測試深黃,木之感知力深橙,悟之力淺紅;楊子純,9歲,煉筋9層,血脈測試淺橙,木之感知力淺黃,悟之力尚無;楊嫻婉,6歲,無元素感知力,普通人。
次子楊學衛,嫡子,34歲,偽武者9層,有一子一女,分別是:楊子厚,8歲,煉筋5層,血脈測試淺橙,木之感知力深紅,悟之力尚無;楊茉婉,3歲。
第三子楊學山,嫡子,普通人,有一女,楊霜婉,1歲。
第四子楊學河,庶子,已死,無子女。
第五子楊五郎,就是清婉的父親,庶子,四子二女,除了上面已經介紹過的,還有幼子楊子良,1歲。
第六子,楊學平,庶子,22歲,偽武者4層,尚未婚。
一女楊荇,22歲,庶女,偽武者1層,已經嫁與東唐湖國的楊家嫡系庶子。
清婉在整理完楊家資料後,第一發現是,這裡對於媳婦女兒是高價低娶,難怪楊家女眷都是普通人。那麼自己若想有更多的自主權,就要展現出相應的實力。
第二個發現是在詢問過哥哥之後總結出的,那就是天賦測試即血脈之力、元素感知力和悟之力,由弱到強劃分是赤橙黃綠青藍紫,每一色又分為淡、淺、深三層。
其中血脈之力是指你擁有成為該家族祖上修為最高之人的血脈濃度,5到10歲是血脈之力增長時間,通常5歲開始測試,10歲為最終結果以後不會增加,且各族各不相同,甚至普通人根本沒有,故一般人不會介紹這一項;元素感知力是區別普通人與修煉之人的標誌,當然若有特殊的丹藥,那麼就有一定機率打破這個規律,否則只能靠血脈遺傳,其中元素感知力可隨悟之力增加而一定程度的增加,這是實力的一個測量標準。再說悟之力,這是修煉者最為重要的力量。通俗的說就是感悟能力,對元素的感知,對武功典籍的領悟,對武技的掌握,還有對境界的突破……總之,一個人的悟之力決定了他的將來潛力。而若想增加悟之力就要透過媒介增加對天地自然的感悟,對人生百態的感悟,而所為媒介有很多,常用的就有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煉丹煉器,養鳥種花等等,楊家雖然對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有涉獵,但還是以書法為主,據說一位先祖擅長詩詞,每做出一首好詩便能使悟之力增加一次。楊子銘還說,如果不是自己做的只要你能體悟到作此詩的境界也一樣增加悟之力。
這些發現使楊清婉迅速做出計劃:5歲之前,首先識字,這裡的字與前世的古字相同,自不用說;其次是重拾以前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爭取感悟先輩們的創作境界。最後多讀些書,加大對這個世界的瞭解。做完這些之餘,就多享受一下童年之。
自此,楊清婉每天早起同哥哥們一起向母親請安,然後隨母親一起去慈安堂向祖母請安,然後隨哥哥一起去學堂。其實是先去練武場,凡是滿五歲的孩子上午都會聚在練武場一起練武。下午再去學堂。
楊家練武場,清婉兄妹與其他楊家子女按各自階段分別聚集,隨後武師楊學衛,也就是清婉的二伯父也趕到。
“非常好,沒人遲到,那麼——後面站的可是清婉?”
“是的,清婉見過二伯父”清婉雙手放在背後,向二伯父鞠躬,這是練武場的禮儀。
“清婉今年僅三歲,也要開始練武麼?”
“先生教的字已經學會,本來只是跟哥哥們來此看看,清婉也非常想學,只怕二伯父不肯教呢”
“怎麼不教?父親都說清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呢,二伯也期待清婉在武學上也能如此,只是清婉在文課方面不可落下。你今後就與你宇哥站在一起吧”隨著這句話,練武場上一片嘩然。
也難怪,就是當年天才楊五郎也是在5歲才開始習武的,當然,楊五郎在文科上確實不具有太大優勢,5歲之前基本上都是背誦千字文、弟子規等初等學物,學習初等入門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相比之下,清婉自然惹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