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這裡就是你們未來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生活的地方,大家都要發自內心的愛護,不僅僅是停留在嘴上,還得有實際行動。”
“從明天開始,每隔一天放學之後就由田思思同學帶隊上街義務勞動一小時,看到有這樣亂扔垃圾的人就好教育他們,讓他們把垃圾都撿回垃圾箱裡去。”
“如果你們父母對我的安排有意見,就讓他們來找我說明情況,但不許一聲不吭就不參加。田思思要做好考勤記錄,無故缺席活動達到三次者,我會上他家找他父母聊聊。”
光當體育老師洪濤還不滿足,誰說體育老師就不能進行德育了,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給孩子當做教材。
老祖宗不是說過嘛,言傳身教。正好有個路人把食物的包裝紙隨手扔到了地上,洪濤一看,得,機會來了,開講吧。
“現在你們一起去讓他把垃圾撿起來,馬上!”光講還不成,坐言立行,洪濤打算進行一次現場教育,看看這群孩子到底有沒有膽量去和一個成年人講理,會不會據理力爭。
“叔,他怕我們了,嘿嘿嘿……”試驗結果很成功,那個中年人剛開始還不以為意,瞪著眼嚇唬這群不知道從哪兒竄出來、還一嘴一個道德、環境的小屁孩。
孩子們也確實有些怕,膽小的都不敢往前湊。但也有膽大的,比如田思思和劉備。他們從小就跟著洪濤耳濡目染,別的東西沒學利落,卻練就了一張利嘴和一副賊大膽。
連同洪濤在內,只要讓他們覺得沒道理就必須得服才算完。
而且他們倆還很難被忽悠,因為他們看的書很雜,接觸到的、聽到的、看到的事物也很雜。
說白了吧,就是這兩個孩子相比同齡人更見多識廣、心智更成熟,完全按照對付小孩子的方式去嚇唬他們基本沒可能。
小孩子非常善於學習,只要有了榜樣,其他的就會有樣學樣。田思思和劉備不退縮,別的孩子也就有膽大的跟著起鬨,然後越來越多。
這個中年人被一群孩子圍在當中,走又走不了、罵難聽了很丟臉、打還不敢打,最終只能把包裝紙撿起來扔到了不遠處的垃圾桶裡,快步逃離了這個是非之地。
“我們的老祖宗說過,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有時候別看自己弱,但只要抓住了道理,又能善於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再能團結大多數人,就可以戰勝比自己強很多的人。”
初戰告捷,孩子們的眼睛裡都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除了田思思和劉備之外,其他孩子可能還是第一次直面成年人不哭不鬧,只憑理直氣壯就能獲得勝利。在這種狀態下,你說的每一個字他們都會記住,這就叫引導。
“叔,要是他動手打我們該怎麼辦?”田思思是女孩子,膽子沒有劉備那麼大,心思也更細膩。剛才她雖然也沖在前面據理力爭,但心裡還是有點惶恐。
“這個問題問的好,以後你們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有危險了,到底該不該上呢?這時候就需要去琢磨危險在哪兒、到底有多大、能不能想辦法規避。算清楚了,正確選擇也就有了。”
“就拿剛才的事兒舉例吧,誰能告訴我,如何計算危險性的大小?”田思思的問題又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是選擇。
這個玩意將伴隨人的一生,幾乎每時每刻都要去做,很多時候還不是正反兩個選擇,而是多個。到底該怎麼選才對自己有利,是一門大學問。
洪濤離掌握這門學問還很遠,有時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但相對於孩子來講還是有發言權的。就算不能具體教授他們細節技術,也可以把原理講一講,讓他們有個大致的邏輯。
這比學什麼知識都管用,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是決定性的。很多人的一生都是因為一次不經意的選擇而産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以前如此,以後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