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靠譜不靠譜洪濤也不清楚,他都沒上去,直接路過了。順便在旁邊買了一個冰淇淋大卷筒,二塊錢,真尼瑪大,快趕上奧運會的火炬了。這玩意必須舔著吃,饞死路過的小朋友!
第二站還有點意思,叫熱維爾故居。這個熱維爾在美國是名人,類似我國雞毛信裡的主角。不過人家當時沒死,後來還升了官。
他到底幹嘛了有升官又出名的?其實也沒幹啥,就是騎著馬去送了個信,告訴當時的美國民兵們,英國龍蝦兵要來偷襲了,鄉親們趕緊抄家夥啊,埋地雷炸他們小丫挺的!
送信確實算是英雄行為,但洪濤覺得他還有更光輝的一面。因為他有一座大房子,而且還是個手藝不錯的金銀匠。
二層尖頂小樓,至少七八個房間還帶閣樓,這在十八世紀的新大陸上也算是中産階級了。沒事兒做點金銀器賣,不愁吃不愁喝,再勤快點、有點眼光,分分鐘就得富裕起來啊。
但他毅然決然的拋家舍業去給民兵送信,這也就是殖民地人民最終勝利了,萬一要是英國人打贏了呢?他的下場會很慘的。不管到了什麼年代,大家都恨給敵人通風報信的人。
所以說,他比窮苦人沒飯吃被迫起來造反要高尚的多,這才是有理想的人。
就在他家南邊還有一座尖頂大教堂也是歷史文物,而且和熱維爾有關。當年他騎馬其實不是送信,而是探聽英軍的虛實,看看龍蝦兵到底要從陸地來呢,還是從水上。可是怎麼把這個訊息及時告訴民兵呢,答案就在這座教堂的尖頂上。
這座教堂叫老北教堂,紅色的基座白色的尖頂,傻高傻高的。當年教堂最高處就掛著兩盞紅燈籠,這就是熱維爾的遠距離燈光訊號系統。
英國人從水上來攻就掛一盞燈籠,從陸地上來就掛兩盞。至今教堂尖塔上常年都掛著兩盞燈籠,就是為了紀念幾百年前那一刻。
再往南走就是法尼爾廳和昆西市場,這裡是美國版的慕尼黑啤酒館,當年塞繆爾·亞當斯一群人就是在這裡發表演講,號召殖民地人民起來獨立的。
洪濤對他沒啥興趣,而是直奔晚上要和金月用餐的聯合牡蠣屋。他是不太放心黑小夥的嘴,正好路過那就先實地考察考察。
結果還是很滿意的,大中午的這裡就排了十多口子,生意不錯。木製的三層餐廳一看就是老物件,檔次也夠。
其實周圍還有很多義大利風味的海鮮餐廳,但就屬它有特點、生意好。如果不是人太多,洪濤都想先進去嘗嘗。但是看看錶,還是算了吧,路邊湊合買個熱狗墊墊得了,留著肚子晚上吃海鮮。
從這裡開始,人行道上的紅線開始往西拐彎了,洪濤嚼著熱狗也跟著拐,走過一條街就是老議會廳,獨立宣言就是在它陽臺上宣讀的。
再往北一點,地面上會有一個巨大的井蓋。當然了,這不是井蓋,而是波士頓大屠殺遺址的標誌,也正是這次大屠殺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
大家猜猜當時得有多少人在這場大屠殺中被英國龍蝦兵給慘無人道的殺害了?洪濤看完手裡那張旅遊圖上的介紹覺得不太對勁兒,免費發放的東西肯定容易出錯,特意又去遺址旁邊的牌子上仔細看了一遍,然後扭頭就走。
這不是扯淡嘛,什麼導火索、什麼大屠殺,英國人真是太冤了。一共就在騷亂中打死五個人,居然就被美國人稱為大屠殺,太小家子氣了。
這種事別說放在十八世紀那種人命不如狗的年代裡,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隨便來個校園槍擊案,不死十個八個的都不好意思上新聞。
這尼瑪就是當時亞當斯那群人故意找藉口挑事兒呢,和中國古代一樣,不管誰造反總得找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總不能說我一早上起來煩,然後拿著槍就要造反。
所以這場所謂的大屠殺就是個藉口,如果當時英國人不開槍,美國人自己也得捅死幾個,然後把這筆賬算在英國人頭上,又成導火索了。
洪濤就煩別人忽悠自己,從大屠殺遺址離開之後,他就對這條自由之路就沒啥興趣了。但時間還早,自己也沒地方去,還是接著轉吧。不過就不那麼認真了,頂多是看一眼介紹,感興趣的就過去多看兩眼,不感興趣的直接略過。
走著走著,哎,看到路邊有一頭銅做的驢,一比一大小,驢前面還有個牌子。湊過去一看,牌子上有個大象。驢和象,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標誌唄,合算它們的起源在這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