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蘇糖絕想不到,自己隨手敲下的一句氣話,會在幾個小時之後,為秦風帶來巨大的困擾。
深夜12點半,刷微博刷得盡興的蘇糖,終於鑽進秦風懷裡,沉沉睡去。
而與此同時,在數百公裡外的閩江省,一個禿頂老男人,正剛從被窩裡爬起來,打算開始一天的工作。
方思敏今年貴庚四十有五,眼下沒有固定職業,靠給一些不入流的小刊物寫點不入流的文章,換回一口飯吃。在他這個年齡段,以這種不靠譜的職業維持生計的人並不算多。方思敏之所以這樣,和他的生活經歷很有關系。
八十年代初,懷揣“報國+成名”雙重夢想的方思敏,千方百計希望能成為一名科學工作者。雖然天分有限,但依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出色的應試能力,高考的時候,總算還是發揮得不錯,踩著分數線考入了某著名高校。4年後,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畢業,他又希望能出國深造鍍金的他,於是又一次利用家族資源便利,成功偽造華僑身份,由國家出資被送進美國某二流大學,繼續專業學習。只是到美國之後,方思敏才學有限的缺陷便很快暴露出來,再加上語言天分也不行,講英語的時候總有一種嘴裡拌著屎的感覺,所以久久無法融入美國社會。
當時鬱郁不得志的方思敏,憑著對博士文憑的巨大怨念,硬是咬著牙在美國活了下去。
他白天在學校裡混日子,放學後就依靠在當時還不普及的網路,上中文論壇發帖排遣內心的壓抑,順便炫耀自己的留美研究生身份,以此換回一點微不足道的虛榮心。
就這樣靠著國家的錢在外混了長達7年之久,在博士研究生的最後一年,方思敏靠著東拼西湊和各種亂抄和資料造假,竟無比神奇地踩狗屎運透過了論文答辯,發表了他這輩子唯一的一篇學術論文,順利拿到了博士文憑。
靠著這個文憑,方思敏大學畢業後得以在學校的某博士流動站又幹了一年的研究工作。
而以他的真實水平,這份工作顯然是做不長的。
一年博士後生涯結束後,方思敏以“學成回國效力”為藉口,回到了闊別八年之久的祖國。
剛回國的時候,憑借身上那層金光閃閃的海歸博士的外衣,方思敏收到了不少用人單位的邀請。
照理說如果他有自知之明,當時就應該老老實實去考個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以他的起點,日後混個處級幹部應該不成問題。但方思敏偏偏性格固執,非要在學術界發展,然後一來二去,很多國內的高校就很快意識到,這貨根本就沒有什麼能耐,論真才實學,頂多就是本科生的水準,甚至可能還不如某些能力較強的大三大四的學生。
在國內的各大高校之間丟人現眼了一圈回來,方思敏為了面子,就更不想去當什麼公務員。
他挖空心思想要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學術能力”,於是慢慢的,便走上了寫科普文章的歪路。
而這一走,就是整整十年,再也回不了頭。
長期的寫作工作,讓方思敏的生物鐘完全倒成了晝伏夜出的狀態,他一般每天早上8點左右睡覺,中間醒來吃頓飯,下午還可以再接著睡。一直睡到晚上10點之後,整個人才會徹底清醒過來。醒來後的第一件事,通常是先開電腦,磨磨蹭蹭地先把當天早上的新聞全都看一遍,看到有什麼自己可以發揮的話題,就上搜尋引擎,把別人的觀點全都看一遍,然後整合一下,就成了自己的文章。
這個過程,大概要持續3個小時左右。
託他家裡人的福,這些小文章還算有點市場,一個月多則能賺四五錢,少則三四千,對於一個大齡留美博士而言,寒酸是寒酸了點,但好歹能解決溫飽問題。
方思敏有時候覺得,這麼過一輩子,倒也不是不行。
不久之前,方思敏忽然發現了一個好玩的新産品,叫作微博。
他雖然跟不上現實社會的生活節奏,但對網上的新生事物,卻掌握得非常迅速。
方思敏很快就看出了微博的發展前景,覺得這東西絕對是傳播思想的利器,然後好奇之下,又查了查微博的出品方——秦朝科技的資料,緊接著發現秦朝科技的創始人今年居然只有18歲,僅僅只是一個大一學生之後,方思敏當時整個人就都不好了。
他開始鬱郁寡歡,開始怨天怨地,整整兩個月,他幾乎沒有什麼心情寫文章,兩個月的收入,加起來還不到2000塊,連夥食費都不夠。
這種困頓,越發使得他感到心情煩躁、精神狂躁。
而就在這時候,網上的一則訊息,瞬間驅散了方思敏所有的煩惱。
秦風的論文是抄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