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局各有主官一或兩人,一宮有主官一人,均是正五品。下設司官、掌官、典官、女史等職位若幹,品級從正六品到從九品不等,七部官職總計超過四百人。最為特殊的是,這七部皆以女官為主,偶爾有些宦官任職也是末等職位,做些跑腿、宣旨、搬運重物的體力活。
六局一宮看似平級,但向來以尚宮局為首,只因這一局乃皇後親自管理,其餘六部所有事務的出納文籍,必須由其過目印署才能施行。只這一個職責,便讓尚宮局淩駕於眾部之上。
然而到了當今聖上登基之後,
六局一宮的局面便有些尷尬——因為中宮懸空,沒有皇後。
當今聖上十五歲便娶了郭氏為正妻,她是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孫女,昇平公主與代國公郭曖的次女,也是郭仲霆的親姑姑。聖上與郭氏少年結發,感情也算和睦,婚後育有一子一女。
說來也是奇怪,這樣一位出身顯赫、育有子女的正妻,聖上登基之後卻遲遲不肯立她為皇後,只冊立其為貴妃,雖說也讓她統禦六宮,但畢竟名不正言不順。
再加上皇太後尚且在世,而皇太後自先皇在位時便是後宮的實際掌權者,因此後宮一直被皇太後握在手中。原本皇太後年紀漸長,少不得會讓郭貴妃協助打理後宮諸事,偏偏她老人家身邊還有個頗為寵信的齊州縣主,凡她不能決斷之事,皆與齊州縣主相商,許多旨意也是透過這位縣主來傳達示下。
久而久之,六局一宮對齊州縣主的態度竟比對郭貴妃還要親熱幾分,此事一直令郭貴妃頗感不快,但因齊州縣主是太後的養女,郭貴妃也無法提出異議,只得隱忍。
不怪郭貴妃感到憋屈,這位齊州縣主年紀不大,卻是開國功臣之後,家族軍功卓著——她是初唐名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的後人,年方十九,閨名喚作“秦瑟”。秦瑟自幼父兄戰亡,皇太後還是太子良娣時便將她納入膝下撫養,迄今已快十年,一直對
她疼愛有加。
此次皇太後便是生生撇開了郭貴妃,親自指定齊州縣主秦瑟統辦自己的壽宴。而眼下,這位縣主就領著六局的各位主官,正在與福王李成軒交接生辰綱。
李成軒本想直接將生辰綱運送進宮內,但我朝有令,親王開府單住後便不能隨意出入後宮,必須層層上報獲準才可。皇太後體諒他一路辛勞,不想讓他受這些規矩束縛,便讓秦瑟和六局的人親自到福王府接收生辰綱,順帶捎了一些補品給他。
此時尚功局的杜尚功正領著手下四司,一一清算生辰綱的數目品類。杜尚功拿起一物說出品名,司計便在禮單上勾選一筆,再按照種類分給司制、司珍或司彩造冊管理。其餘五局閑來無事,也湊過去幫忙歸整,時而品評幾句,贊嘆李錡供奉的稀世珍玩。
秦瑟見她們規整名目條理清晰,也知自己幫不上忙,而這一批生辰綱數目繁多,一時半會兒根本清算不完,估摸要花費幾個時辰。她看李成軒亦是負手在旁百無聊賴,便主動提道:“您開府兩年,我還是頭一次來府上,您不請我到處逛逛?”
李成軒見有神策軍盯著,不會出什麼紕漏,便對秦瑟伸手相請,笑言:“自當奉陪。”
兩人遂一道往福王府的花園走去。
說起秦瑟的身世也是可憐,她九歲那年父兄陣亡,母親也抑鬱而終,德宗憐她是開國功勳之後,便破例冊封她為齊州
縣主,而齊州正是她的祖先——胡國公秦瓊的出生地。
當年皇太後王氏還是太子良娣時,住在東宮,其膝下女兒皆已出嫁多年,兩個兒子——李純是皇長孫,當時已被冊封為廣陵郡王,開始參與政事;幼子李成軒則沉默寡言,課業又很繁重。王良娣感到身邊沒有體己之人,偶然間聽說了秦瑟的身世,便主動提出要接她進東宮撫養。
德宗聞之大為開懷,當即便下旨恩準,逢人便誇贊這個兒媳賢良淑德、識大體。
就這樣,時年十歲的秦瑟順理成章進入東宮,成為王良娣的養女。當時李成軒年十三,也住在東宮,算是與秦瑟朝夕相處了兩年,待到他十五歲時另闢宮殿單住,兩人才分開。不過李成軒生性至孝,每日都去東宮向父母晨昏定省,每每便能看到秦瑟侍奉在母親王氏左右。
直至他弱冠那年,皇祖父德宗駕崩,他的父親順宗登基,他順理成章被冊封為福親王,在永福坊開府單住。他這才算真正離開了宮廷,與王氏也無法時常見面了,唯有每逢初一、十五、年節宴會進宮問安,才會與母親敘話半晌,順帶與秦瑟打個招呼。
李成軒是王氏的幼子,上頭三姐一兄比他更早離開母親,待他在外開府,王氏的五名子女算是都離開了身邊。幸好有秦瑟常年相伴,免去了王氏在宮中太過寂寞,正因如此,李成軒對秦瑟一直很感激。再加上年少時同住東宮的情分,兩人的關系便比常人親厚一些,說話也並無太多顧忌。
秦瑟自今日見到他,便覺得他有些悶悶不樂,眼見四下無人,便主動開口問道:“王爺這是怎麼了?心情不好嗎?”
李成軒邊走邊回道:“沒什麼,有些乏累罷了。”
秦瑟在宮裡也聽說了李錡的事,遂問:“是不是鎮海的事很棘手?”
“棘手也是皇兄棘手,這案子如今不歸我管了。”李成軒輕笑。自回長安之後,他將一切都稟報給了當今聖上,即他的皇兄李純。聖上將此案定為逆反,交給了大理寺主審,讓他把蒐集的證據一併移交,他為此忙了好幾天,今日才顧得上交接生辰綱。待此事了結,他便可真正閑散下來。
秦瑟見他一派輕松,不禁微微凝眉,但終究沒說什麼,轉而問起江南的風土人情。
李成軒挑揀了幾樣趣事告訴她,話到一半忽然想起一件事:“哦對了,我在潤州買了些絲綢,一會兒你記得帶回宮裡,送給母後和幾位太妃。”他停頓片刻,又道,“還有你和郭貴妃一份。”
秦瑟攬袖而笑:“還有我一份啊?多謝了。”
李成軒嫌她故作客氣,笑著掃了她一眼:“還是按老規矩。”
秦瑟會意地點頭。
這些年來,但凡李成軒外出,無論是辦差還是遊山玩水,總會帶些當地的特産、物件回來,送進宮中孝敬各位長輩。而這些東西只要到了
他母後宮裡,都是由秦瑟做主派發,再以他的名義送給各宮女眷——大多是與他母後平輩的先皇太妃,至多再送一份給他皇兄的嫡妻郭貴妃。
秦瑟似乎極擅長此道,每次都將禮物的分量掌握得剛剛好,上至各宮太妃、老太妃,下至郭貴妃,都對李成軒的禮物極為滿意,還經常回禮。也是因為這件事,秦瑟的身份已經得到了各宮認可,大家都將她當作未來的福王妃,包括皇太後也免不了有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