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老王爺猶豫了一下,便走到床邊去看,後面的幾位老臣也都走上前去。
短短數日不見,皇帝的臉頰都瘦得凹陷了進去,顴骨突出老高,面容憔悴,不過二十幾歲的年紀瞧著竟像七八十歲的老頭子。
眾人看得心酸,心情也變得很沉重。
太皇太後痛心疾首道:“皇帝變成這樣,哀家也有責任,是哀家沒有教導他,竟讓他染上了這樣的惡習。”
肖閣老連忙說道:“太皇太後不必自責,這不是您的錯。
“皇上已然成年,這些年來,行事專斷,不愛聽老一輩的勸,做事全憑自己心意。
“這幾年,皇上做的荒唐事還少嗎?臣等也是勸不住啊。”
年紀最長的福親王說道:“事已至此,說這些話也沒有意義,不如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
“皇上病重的訊息絕對不能外傳,不然就會引起朝野震蕩。
“如今外患未平,我們絕對不能再有內亂,否則韓朝江山不保。”
相爺說道:“王爺說得對,皇上膝下現有四位皇子,四位皇子都不是嫡子。
“按照祖宗規矩,皇上若是駕崩,最應該繼承皇位的就是年紀最長的二皇子。
“可是二皇子今年也只有五歲,還什麼都不懂,如何能掌管朝政?”
有人接道:“是啊,一個黃口小兒,能懂什麼?只怕是坐上皇位,外人就會趁機來攻打我們。
“雖說匈奴被淮北王鎮壓住了,不敢進犯中原。
“但如今西戎人還在正華城,侵犯我們的國土。
“邊境還有一群蠻子,時刻盯著中原這塊肥肉,他們若是得知我們擁戴一個黃口小兒做皇帝,只怕會大舉進攻中原。
“到時候,外憂內患,可就...”
說到這裡,他搖了搖頭,彷彿已經預見了即將要發生的災難。
眾人的神色越來越凝重,眉頭緊鎖,間或還夾雜著一聲哀嘆。
“哎。”突然有人驚叫一聲,隨即興奮地說道:“皇子之中沒有合適的人選,但是可以從皇室宗親中挑選合適的人選啊。”
“這個辦法不錯,這也不是先例,早在高仁祖皇帝時期,高仁祖皇帝突然病逝,那時皇子們中最年長的不過才六歲。
“但高仁祖皇帝英明,提早擬好了聖旨,過繼宗王爺的世子繼承了皇位。”
“是啊,這一次,咱們也可以效法高仁祖皇帝,從皇室宗親中選一個人選出來繼承皇位。”
“那選誰好呢?”
眾人又陷入了沉默。
太皇太後坐在椅子上,靜靜地看著他們。
過了一會兒,福親王站出來說道:“我看不如就逸郡王吧,逸郡王原是太宗長兄一脈,現在已經過繼給了逸王爺。
“聽說逸郡王從小就聰慧過人,且有勇有謀,還有一顆仁善的心。
“自從進了逸王府,他學習得更加勤奮,騎馬射箭,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前些日子,我去逸王府的時候見過他,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文韜武略,就連晦澀難懂的經史子集,他也能張口就來。
“先帝的老師文太傅對他也是誇贊有加。”
聽完他的話,眾人認真思考,細細思量,這個韓厚德今年已有十一,心智也逐步成長,若是加以教導,又有老臣子從旁輔佐,一定可以穩定朝綱。
他們細細商量了之後,就對太皇太後說道:“太皇太後,臣等一力推舉逸郡王繼承皇位。
“就如先帝剛登基時一樣,由我們這些老臣子輔佐皇上,再有太皇太後悉心教導,臣等相信定能穩固朝綱,江山不亂。”
太皇太後沉思了許久,說道:“既然諸位都這麼認為,那就這麼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