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隨國舅出京者,亡者表彰建功德碑,生者官升三級,另賞金銀,家眷封誥也是一樣。京裡正需要人,有的是空位。
凡中途投靠國舅也好,楚芊眠也好。或者是讓上官知、楚雲豐前往說服。
主動前來和一說就通的,官升兩級,賞賜金銀低一等,家眷封誥低一等。
說服後,再歸正途者,官升一級,賞賜金銀第三等。
各省缺的官員太多,從難民中佼佼者中提拔。楚芊眠送上一個名單,是素日和太傅、上官夫人推敲而出。
西寧王、東海王處將士,由他們列出功勞名單,也各有表彰。
這算相對普通者,相對好透過。
餘下的,就得一個一個的來。
東海王論功勞已,官員們都說好。
太後作主,給西寧王的王爵不改,親王待遇,超過魯王,列為諸王之首,官員們說好。
俞太傅,太後念他老夫妻出關受寒挨凍,跟隨太子不離不棄。而太子襁褓離京,能還京當以重新建國論,封保寧王。
官員們嘩然,目光投向楚雲期夫妻。
太傅封王,楚氏夫妻也會在一例。
俞太傅不是為楚雲期,為他自己愧疚叩頭不肯,泣道:“臣數年不能安眠,沒有臣助長大殿下,大殿下就不會得到居庸關,就不會有國亂,如今太子還京,老臣請賜一死,以全名節。”
從上官太後和國舅,都不認為怪太傅。因為當年中宮無子,這姐弟也暗中栽培大殿下數年。
說暗中,是在覺得大殿下可靠以前,不會挑明瞭說。
最後小太子發話,數年情意不是白來的,稷哥定下來:“太傅依然封保國王,在太傅在世時減俸一半,到世子時恢複。”
太傅的兒子在京亂中亡,孫子跟隨國舅,也是贖罪的心情常在女真之地,這就封為世子。
上官國舅封護國王,沒有人異議。
楚雲期夫妻封安佑王。楚家辭了再辭,小太子堅持。
太後收楚芊眠為幹女兒,封她為安泰長公主。小太子搖頭。問他怎麼樣,他垂著臉兒不肯說。
上官國舅道:“哥哥和姐姐成親?”
小太子點點頭,但又搖搖頭。
太後見他有主見,從見面時每一刻都是驚喜,問道:“承稷,你要怎麼樣?”
“我說出來,就是金口玉言。”太傅的教導之功體現在這裡。
太後心愛他:“好。”
小太子起身,握住姐姐的手讓她也起來,走到上官國舅面前:“母後說舅舅為我吃很多苦,我也見到舅舅為我打天下,母後說由舅舅攝政,我已答應。”
“殿下請說?”國舅大約猜出。
小太子高舉姐姐的手:“我要姐姐當攝政長公主!”說完,繃緊小臉兒在殿內瞄視,那神氣,誰不答應就和誰過不去。
稍停,再加上一句:“姐姐最有資格陪我上殿!”
片刻寂靜後,大家恍然了悟。
都覺得楚姑娘進京後,就可以卸下重任,因為她是個姑娘。讓太子這樣一說,回想她抱著小小的太子一路行來,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確實是最有資格之人。
這一條由太子臨時加上,也透過。
把益王封地分為三下裡,一分劃給保寧王俞家,一分劃給護國王上官家,一分封給安泰長公主楚芊眠。楚家原籍之地帶上附近地面,是安佑王楚雲期的地方。
這一條,也過去了。
到呂家時,卡住。
魯王讓呂勝為世子,說小夫妻生下孩子來,有一個姓元,這個也不難透過。
給呂家餘下兩萬餘人封賞,小太子提出免稅,官員們提出異議。
因為呂家是全國有名的生意人家,佔地也好鋪子也好,相當的多。這一免稅,未必世世代代國庫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