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半個月後,上官知讓人請她抱著太子出去,上官國舅夫人到了。
……
國舅夫人收到丈夫的信,讓她往西寧王府見兒子,來以前總有提心吊膽。但是她素來敬服國舅,也就來了。到西寧後一打聽,上官知正大光明的在西寧王府亮相。
街上都在說,上官家來人,只好算第三批。
第一批早在大殿下登基的次年,也就是去年。大殿下以皇帝身份邀請西寧王進京不成,派兩個人前來,試圖說服西寧王進京,成為大殿下的黨羽。
西寧王是這樣對待他們的:
當時剛收到老王信,說國舅冤枉。剛準備打發鐵權離開,一路鋪開給養道路接濟祖父。
但是呢,也犯不著和京裡嗆。而且,也犯不著讓手下官員說王府獨斷專行,不認新朝。
西寧王遍請本地官員和鄉紳,讓二位來自京中的使臣和大家會面。舌戰一番後,自然有說東有說西。人一多,又自由言論,就不太可能統一。
西寧王以還要商議為理由,客氣地勸走使臣。
第二批是益王的人,西寧王照樣來個大家見面,輪番舌戰,他高坐一旁含笑觀看。
結果一樣,以大家商議為理由,暫不給益王回複。
上官知出現,也是這個待遇。
上官夫人放下心,採購一些禮物,正式的登門拜訪。
楚芊眠到的時候,見到房裡哭聲大作。
楚夫人等和夫人們抱頭說離別以後的話,哭的不能自己。姑娘們說分開以後的事情,也是淚下如雨。
上官知陪在一個雖有風霜苦還仍見容貌美的夫人身邊,見到楚芊眠進來,起身道:“母親,這就是楚姑娘,就是她一直撫養太子。”
“這是殿下?”上官國舅夫人顫抖的伸出手,太子不認識她,往楚芊眠懷裡縮著。
饒是這樣,上官夫人也看出來像,這是先皇和上官皇後的孩子。他有一雙肖似娘娘的眼睛,帶著上官家人獨有的神采,和上官知一模一樣。
上官知本想讓母親單獨見太子,但女眷們陪著上官夫人不離不棄,上官夫人說太子是大家的盼頭,應該讓大家都知道。
上官夫人抹著淚水招呼:“都來見見太子殿下。”
太子老大不高興,這和他剛到這裡的那天,看花小五鬧事津津有味不一樣。
花小五有趣,她是玩啊。
這裡到處是哭,他感覺得出來。
再說抱他出來的時候,他正在看花玩耍。花多好看,比這裡好。抱著楚芊眠面頰:“回去回去。”
“稷哥乖乖,大老遠的來看你,再坐會兒。”楚芊眠哄著他,在外祖母身邊坐下來。
上官知為她一笑,很是自豪,扶母親坐下,就要開口請母親提親時,上官夫人也等不及,對上官知說著:“不是我要在別人家裡說這樣的話,實在是趕緊定下來吧,可憐她們一路侍候我不棄辛苦,早早給個名分吧。”
又哭起來:“可憐玉珍到現在也沒有找到,一個大活人跟著二殿下進到益王府裡,後來就怎麼也打聽不出來。”
上官知陪笑:“母親的意思我不明白,不如等下單獨說,現在請母親為我提親。”
上官夫人喜道:“是是,我就是要為你說親事。”對老王妃欠身:“請老王妃做個見證。”
叫過陶嬌珠:“知兒,姑娘們商議過,以後家宅安寧,不生是非。公推嬌珠做你的妻。”
又注目另外幾個:“你知道她們都是好孩子,她們卻甘願做你的妾。”
房外又來了人,陶雲、周奇過來見面。
陶雲默不作聲,周奇瞠目結舌先不用說,楚芊眠淡淡的勾起嘴角,對自己道,好在這些天,她成天在內宅裡很少見上官知,這個人不在面前時,重新想過一遍,已得出答案。
她覺得自己不答應最好。
不是家世不是容貌不是聰明不般配,是兩下裡不是先傾心,而是在亂中被迫在一起,還是那種強迫自己或者別人的感覺。
這種感覺其實是楚姑娘對品學兼優的上官公子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