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芊眠只能感動的回房,愈發覺得三伯母陪自己去樊家,實在對不住她。
看看,她才是熬精神的那一個,回家裡來,還要耗神寬慰自己。
坐到榻上,楚芊眠取出懷裡的婚約,重新又看一遍。
……。
三張信箋,泛黃而陳舊。
紙是薛濤箋,字是妙筆花,書寫著冠軍侯與楚芊眠父親楚雲期的山海情誼。
十年磨損的是紙張,唯情意越陳越香醇。
第一張上面寫著“冠軍侯樊好,與楚雲期一見傾心,願結兒女親家。”這是婚約。
第二張上面寫著“冠軍侯樊好,與楚雲期一見傾心,願結兒女親家。恐幼子稚母,難以成人。祖母年邁,難以管教。若我子樊華難以班配,任由雲期兄退親。只請退親後指點一二,不令好與地下蒙羞,令樊家後繼有人。此恩此德,感激不盡。”
當年的婚約既沒有挾情借意,也考慮到身後事不見得圓滿。面對此時紈絝名聲滿京都的樊華,楚家有權退婚。
楚芊眠會認字的年紀,就由父親抱著念婚約,解讀每句話的意思。楚雲期教給女兒的,樊家的小子如果是個好孩子,就是你的夫婿。如果不好的話,就當他是個兄弟吧。而家裡呢,幫著他重新做個好人以後,再給他重新定一門親事。
改變一個人不見得三年五年就成,樊好才寫下這第二張信箋,免得兒子還沒有改正,芊眠已到嫁人的時候。真的這樣的話,楚芊眠另嫁別人,而懇請楚雲期在有生之年,為他兒子娶到持家過日子的媳婦,樊家煙火不斷就成。
看似樊好寫下的婚約嚴謹,其實已由起初指腹時的一紙婚約,到病重後續上的兩張,變成身後託孤。他懂,楚雲期也懂。
十二歲的楚芊眠,也早就看懂。
……
既然冠軍侯樊好想的周到,那麼,楚家解除婚約時,就要考慮到樊好黃泉有靈,不讓他蒙上更多的羞辱。
解約以前,楚芊眠不應該主動宣揚。也就造成芊眠雖然很想這就送到三伯母面前,讓她不要為自己憂愁。但是,在得到父母親的吩咐以前,楚芊眠雖然聰慧,也不敢自作主張當這個家。
她只能寄希望於父母親很快就進京,由父母親作主,悄悄的對三伯母說一說,讓三伯母不要再擔心。
不然以三夫人原有的對樊家的不屑,今天讓引發的對樊家的憤怒。她忍不住說出去幾句,讓樊家陷入一些談論中。楚芊眠就將把父母帶上,一起對不住十年前就寫下退婚自由的冠軍侯樊好,對不住苦守婚約的樊老夫人。
有的人可能會就此評論,樊夫人是個半瘋,只怕她會散發不利於楚芊眠的流言蜚語。
但楚家隨時可以亮明婚約,說一聲大家公認你樊家的孩子不好,咱們退婚。主動權還是在楚家手裡。
樊好當年早早的預料到可能會出現的這一幕,身後託孤,難道為的是整個樊家最後陷入別人閑談的泥汙中嗎?
他眼中的楚雲期是這樣不可以信任的人嗎?
楚雲期不是,楚芊眠也不是。不會為了一時的哄好三夫人,就做出不謹慎的舉動。
就一面繼續對三夫人歉疚,一面盼著父母到來。就眼下來看,只有這個想法最為實在。
她的父母不是下一刻鐘就出現,而楚三夫人是個成年人,她能自己排遣。收起婚約,楚芊眠陷入新的沉思。
去樊家拜見,是在她的父母親眼中,楚芊眠進京的唯一大事。但在楚芊眠眼裡,還有另一件大事。
三伯父楚雲豐對原籍求援,楚雲期回信的時候由女兒研墨,信的內容,楚芊眠也就看過。
據楚雲豐在信裡寫的,這一年裡擠兌他的重臣有兩個,一個是當朝太師,皇後的兄長,國舅上官長。另一個是當朝太傅,也是受皇帝信任的人,名叫俞伯明。
楚雲豐認為最重的逼迫,來自國舅上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