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三年前,群臣定然很樂意看到這樣的結果。但是現在,當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時,他們心裡卻生出了一個荒謬的想法——寧願繼續接受皇上後宮無人,也不願攝政王立即歸政。
若說以前一直以為皇上是無奈,那麼現在,他們是真正看清楚了,皇上根本無心於朝政,只怕攝政王一朝還政於皇帝,不但會引起朝政混亂,只怕導致更嚴重的後果,他們才真的欲哭無淚了。
到時候,攝政王卸下攝政大權,會不會再管皇上死活……誰敢確定?
眾人在心裡暗自揣測,高坐龍椅之上的天子卻一副悠然自得的表情,態度甚是和藹可親地道:“肖愛卿,你給出的這個日子,是不是有點不大合適?從頒下封妃聖旨,到舉行封妃大典,整整四個月的時間,這在以前可是從沒有過的事情。”
就算被選中的姑娘需要驗身,需要學習宮中禮儀,也根本不需要四個月的時間。
群臣低眉順眼,沒有去看天子的表情,但是僅從這說話的語氣就能聽出,他的心情甚好,似乎一點兒也不介意大典被延後,眾人甚至産生了一種錯覺,或許日子愈是往後延,延得愈久,最好是無限期地往後延,只怕才更合這位天子的心思。
群臣暗暗嘆息,真是風水輪流轉了。
以前是他們不斷催促緊逼,逼得皇上大感厭煩,而現在,皇上倒是願意了,他們心裡卻忍不住開始祈禱——
就讓良辰吉日往後延吧,延得愈久愈好,最好延著延著,就延得無期了。
這樣一來,他們才不用愁著皇上朝政懶惰了該怎麼辦?皇上上朝時又走神打瞌睡了怎麼辦?
哪裡有叛亂了,該怎麼辦?哪個州哪座城洪澇災害了,又該怎麼辦?
以往每次遇到這些事,朝上大臣一請示,皇上兩眼微微一眯,慵慵懶懶道:“找皇叔吧,這些事情不都皇叔在管嗎?”
或者,“朕今天頭又疼了,此事交給皇叔處理吧。”
要不然就是,“你們看著辦吧,怎麼什麼事都來問朕?朕養著你們,就是讓你們事事跑來問朕的?”
“實在不行,去請示皇叔不就行了?這還需要朕教嗎?”
“去問皇叔,問皇叔!跟你們說了多少次了?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就是問皇叔!跑來問朕,不是白費唇舌嗎?”
好吧,白費唇舌。
這是群臣記憶中,皇上最常說的話。
信口捏來,推脫藉口永遠一大堆,甚至每每理直氣壯地怒斥,好像臣子請示皇帝政務,是一件罪不可赦的事情,並且讓他們無可辯駁。
此際想來,皇上即位九年以來,除了早朝,其他的一概大小適宜,竟然全部由攝政王包攬了,而且,即便是早朝上議論商討的事情,下朝之後,也全部是搬到了攝政王的府邸上,由攝政王處理。
至於皇上這些年都做了什麼,大臣們紛紛在心裡回想,拼命地回想,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件來,證明皇上其實是有能力親政的……
“啟稟皇上,臣昨晚也是這個說法。但監正大人直言,上月月末,他曾夜觀星象,近日帝都有身份貴重之人氣數將近,亦有破軍星轉世,這樣的預示對於皇上來說,並不是吉兆。所以,應該避開這段天現異象的時間,而且至少兩個月。”肖雲端躬身垂首,態度始終不卑不亢,“但是皇上應該知道,兩月之後正逢鬼月,更忌嫁娶,所以,監正大人才不得不把吉日定在八月十六,請皇上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