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上午來到了南滄縣,少君命小七先進城包了個客棧,少君和董海一共用了三間,其餘都給那些難民住,眾人在客棧睡了一個下午加一個晚上。
第二日,少君吩咐這些人趕緊回各自的家,給這些人多少發放了些銀兩,然後告訴這些人,他們就住在這個店裡,要不然就是驛館,有事就過來找。
眾人千恩萬謝的回去了,少君和董海等人道縣衙調查,問當初給了他們多少銀子賑災,縣令姓韓,叫韓複,據韓複講,當時剝下來一千萬兩,去了給百姓發放的所剩無幾,修運河的,他不知道,由工部尚書榮慶負責,錢未曾到過他的手裡。
後來,董海問他說當時每戶只發放了五升米,未發放過銀錢,那一千萬兩銀子去了哪裡?
韓複先是磕磕巴巴說不上來,後來又說是窮山惡水出刁民,都發放了,這些刁民都不承認,錢自然對不上數。
少君和董海無奈,只好在南滄縣各個鄉鎮貼上告示,說京城來了大官調查賑災放良之事,誰要是沒得到救濟的趕緊過去縣去告狀,說皇上給大家做主。
七日之後,縣衙聚齊,少君帶領眾人穿鄉走戶穿著便裝四處走訪,遇到鄉民那些斷不了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也幫著斷斷,並說是皇上讓他們來看大家的。
眾人都千恩萬謝感謝皇上,感謝皇恩浩蕩,關心百姓疾苦,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大燕國的的老百姓對皇上那可是敬愛有加,都說只要皇上用得上的,定效犬馬之勞。
也有各地的探馬回到京城,報告給皇上,皇上聽了自然高興,說高恆不但樹立了他的威信,還每每提到皇上,每次都把皇上放在第一位,潛移默化的就提升了皇上的威信。
少辛跟在高恆身邊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發現他與以前更是有所不同,簡直可以稱得上愛民如子,勤政愛民的好官,為大燕國和皇上嘔心瀝血,很值得他欽佩。
這日來到理城五十裡的龐家莊,看到有一個大戶人家門口,人聲鼎沸的,就也圍過去看,並打聽是什麼事,有人就說了,這個龐老員外是個大善人,去年龐老員外的孫子結婚。
這裡的土地都是龐家祖輩傳下來的,村子二百多戶人家,多數都是他家的佃戶,去年絕收,鄉裡鄉親的也沒什麼好送的。
有的送個豬娃子,有的送個牛犢子,有的送個羊羔子,還有個送個狗崽子.....龐老員外招收不謝,可是今年啊,老員外就通知去年送禮的過來取去年送來的牛啊!豬啊!羊啊!狗啊!......
但是去年送來的都是小崽子,經過一年都養成成牛,成豬之類的,吃過的草料分文不取,說這叫還禮,你說這人善良不善良啊?
種他家的地,年成好的給租子,年成不好的,就全部減免,分文不收租子,那人眉飛色舞的講著你們說是不是大善人啊!
少君和董海也是心悅誠服,此人能做到如此,算是真善,幾個人剛要走,忽然從人群外走過來一個穿著褐色長袍四十幾歲的中年人,攔住了眾人,沖著少君和董海深深一禮道;
“各位請留步,我是龐老員外的管家,我叫龐福,我家老員外有請,希望各位貴客在我家休息一日,我家老員外招待過各位再走不遲。”
少君和董海四目相對,互相點了點頭,董海道;“那尊敬不如從命,那我們就不客氣了。”
幾位跟隨那人進了旁府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