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少年是同一個學校的同學,後面那群不良少年也一樣。
他們都就讀於一所在這座市算是二流的學校裡,幾人都是八年級的學生。
眼睛少年的名字叫做法蘭特爾—貝拉特,那是個很少見的姓氏。
而送他回家的那位不良年,他的名字則叫做斯科特里。
很普通的名字,街上喊一嗓子,大概能有十幾個人回過頭來。
這所二流學校的名字叫做“巴爾沃夫學院”,在二流裡也屬一線。
不過其入學條件卻沒有一流的中學那樣嚴格,——有錢就能進,沒錢就靠成績。
這是一所私立中學,在這個國家,私立中學是比公立學校要好的。
當然,國家大力支援的公立學校除外。
就拿這種中級學校來說,以國名或者市名,又或者某位歷史名人冠名的學校,基本都屬於公立學校。
同時,這種學校往往也是一座城市內頂尖的學校。
當然,巴爾沃夫並不是什麼歷史名人。只不過是這座城市很有名的一個商人罷了。
公立學校的好處是各項學雜費全免,但是你得有那個資格去才行。
一流公立學校的招生學生名額同樣也會分給那些出了高價的富家子弟們。
當然,所需要繳納的各種學雜費也是極其高昂的。
法蘭特爾的成績其實很不錯,按照他的考試成績,是足以進入一流公立學院的。
但法蘭特爾並沒有選擇去這些一流學校,而是選擇了這所二流中學中頂尖的巴爾沃夫中級學校。
用他說服父母的話來說就是:“我在這裡可以獲得遠比那些一流中學中要多得多的教育資源。
因為我的優秀,老師和學校們會對培養我而投入更多的精力。
這一點是我在那些一流學校裡所不能得到的,因為那裡的天才實在是太多了。”
在法蘭特爾就讀於巴爾沃夫中學之後,事實也證明了法蘭特爾的話:
他得到了學校的大力培養,不僅學雜費全免,同時每年還會給他發放不菲的獎學金。
巴爾沃夫中學的學費並不便宜,每年的學雜費各項費用加起來,即便法蘭特爾的家境不錯,但這六年也任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了。
如果能省掉的話,自然是更好。
每年學校給法蘭特爾發的獎學金是最高額,雖抵不了全部的學費,但也不錯了。
因為法蘭特爾家庭條件可以,所以他享受不到學雜費全免的待遇,這個是隻有貧困生才能享受的。
按理說,這樣一個家境不錯,同時也受到學校重視的好學生,顯然也不會,也不需要和這麼一群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而事實也確實是這樣,法蘭特爾對於其他的那幾個不良少年,也確實是十分厭惡的。
而少年的真正目標,其實是這位剛剛出手幫助他的斯科特里。
斯科特里和法蘭特爾,兩人算是從小就一起長大的。
在小學的時候,他們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朋友了。
兩人住的很近,斯科特里的家庭條件同樣也十分優渥,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富裕。
只不夠,在幾年前的一場意外之中,他的父母雙雙身亡,家裡的產業也都被無良親戚所侵吞。
而如今的斯科特里,只能寄居在他叔叔的家裡,這是斯科特里家族現在唯一還對斯科特里好的親戚了。
斯科特里叔叔家裡的家庭條件並不寬裕,斯科特里的父母也曾想照顧一下叔叔,但卻被叔叔一家給拒絕了。
當時叔叔曾說過:“我們吃得飽住得起,女兒的成績也好,根本不需要擔心學費問題,有什麼好接濟的?”
斯科特里和他叔叔一家居住在下城區的一座小區裡,家裡房子面積不大,九十多平,倒也夠住。
沒有外債,每年的收入混個溫飽還是沒問題。
在斯科特里他們家遭難之後,法蘭特爾也想過讓父母接濟一下法蘭特爾,而法蘭特爾的父母也曾想過收養斯科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