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可並不簡單。
不過,戰前的五國已經開發出了最高可以在0.4倍光速下飛行的航空材料。雖還未量產化,但依然是很令人振奮的訊息。
這個世界的人類,已經觸控到了星際航行的邊緣。然而,在那場戰爭之後,就什麼也不剩下了。
“你帶我們來這裡幹什麼?”
武雲看向身邊的機器人,問。
這臺機器人實際上是這座基地的主控ai,而她自擁有了自我意識後,其大部分時間便都是作為這臺機器人在基地內活動的。
“根據資料庫的資料,我們還需要喚醒更多火種基地的同胞。而目前地球已沒有我還能聯絡上的聯邦火種基地。所以,我們需要前往其他星球。”
機器人回答道。
………………………………………………
太空中,到處都漂浮著空間站和衛星的殘骸。
戰前的空間站大都裝有很基礎的人造重力裝置。
空間站的形狀大都為螺旋形,透過離心力來模擬重力,讓宇航員們能夠在裡面正常走動、生活。
一般的軍用空間站不會採用這種形式,因為軍用空間站一般是作為武器基站或者是空天航母這樣的東西存在。
五大國的空軍都經受過特殊改造,能夠適應無重力條件下的長期生存,因此人造重力對於他們而言可有可無。
太空中到處都漂浮著殘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殘骸被地球的引力捕捉到,然後墜向地面。
對於地面的國家而言,這些殘骸也能算得上是寶貝了。
世界大戰發生時,首先對於天上這些眼睛發動打擊的是射線炸彈。
充斥著高能帶電粒子的射線瞬間就摧毀了五大國大部分的衛星和空間站。
緊隨其後的則是常規炸彈和鐳射武器,對這些衛星以及空間站進行了進一步打擊。
以五大國的實力,這些凝聚了五大國尖端科技的天幕是斷然不可能被這些小國聯盟摧毀的。
這顯然不太對勁。
太空中可以看到很多軍事空間站和空天戰機的殘骸。
而那些已經被摧毀的裝載天基武器的武裝衛星,它們也沒有將自己的武器系統開啟。
這些造物,似乎是在一瞬間就被摧毀了。
如果不是突然遭受這麼大的損失,那麼五大國在第一時間內就可以將其他國家殺滅。
但即使對方在某些敵方的科技已經追上了五大國,但天空始終是屬於五大國的。
那場毀滅世界的戰爭處處都有著疑點。
在最初火星殖民地開始暴動的時候,五大國的太空軍就應該直接前往殖民地進行鎮壓。
然而直到地外殖民地全部毀滅,五大國對地外殖民地所做出的軍事行動都很有限。
這太不正常了。
月球殖民地、火星殖民地,這兩個星球的殖民地是人類居住最多的地區。
即使是人類已經能夠完全制霸太陽系,但能讓所有地球人居住的星球也就只有這兩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