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一個被選擇送來這裡的學生,都將心態擺的特別正。
努力。
不努力,不會對得起學校免費送他們來到從來都沒幻想過的國家。
留學,本來就不是窮人的遊戲,學校給了他們起點。
常清婷有句話是很多學生的座右銘。
學校能做的,就是給任何人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不努力,就不要埋怨出身。
確實,常清婷這麼說,也在這麼做。
學校有收費的科目,卻從來不是強迫性質的。
他們這些窮學生有屬於自己,能找到尊嚴的圈子。
反觀武院,沒有任何一個屬於國內的學子,全部都是老外。年齡在十八歲以上,三十歲以下這個區間。
神奇的是,開院兩個月以來,學員的量從最初的數百人,發展到了六千人,並且在持續增長,學校容納量接近飽和。
這是個難以想象的數字,要知道諾伯特全部拳場加起來的學員量也才兩千人不到。
有這種成績,除了武院本身成熟的模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周青個人的影響力。
他的格鬥理念,在洛杉磯最權威的節目裡講述過,在南加大的課堂上講述過……
談不上通俗易懂,只是能足夠吸引到這些老外的眼球。
這是打出來的成績。
因為周青名聲漸漸響亮之後,有選擇的接受過不下十次,來自全國各地高手的挑戰。
開始,他會戴著拳套,遵守著擂臺規則。
但後來,他就會要求比賽赤手空拳。
格鬥就是格鬥。
他宣傳的格鬥是實戰,在跟人打架的時候如何應戰。
這些美國人,也是沖這一點來的,不是為了健身。
在這個國家,真正的格鬥遠比國內還要來的吸引人。因為,入夜之後的美國,很多的地方都亂的難以想象。
周青對武院的收費模式也特別簡單直接。
他可以真正教給求學者東西,也會毫不客氣的在這裡收斂錢財。
並不誇張的說,這裡的六千人兩個月帶給尚武集團的利潤,是國內武院數萬人年利潤的總和。
賺錢就有人眼紅。
周青只能毫不吝嗇的取之於人用之於人。
取十元,他會捐給這些老外兩元。
或用於西部建設,或用於科研投資,或用於人際交往。
總之,錢他拿的不少,名聲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