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電話一端就傳來了小路平的聲音。
“爸爸,我想你了……”
這話顯然是吳曉燕教孩子說的,周青笑了笑:“我也想路平,想要什麼禮物……”
一通電話打完。
他糾結少了一些。
換了套單薄鬆垮的運動裝,跟薛懷瑾打聲招呼後便離開了酒店。
三天之後就是他跟諾伯特打公開賽的時間,他需要去找一家搏擊俱樂部做一下賽前準備。
就如他跟薛懷瑾所說的那般。
打贏未必有把握,但肯定拿出最好的狀態去用心打。
這是對於諾伯特的尊重,也是對他自己的尊重。
兩個不同國籍的人打公開賽,有人看重結果,周青並不看重。
用心,拿出全力,足夠了。
搏擊俱樂部在美國這邊還是很容易找的,更何況他不需要教練,只需要找有能夠適合鍛煉的器具,很多俱樂部都符合要求。
美國這邊武術的盛行,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hi源於對功夫的好奇跟喜好。
幾十年前,一位來自z國的功夫明星,用電影呈現z國功夫之時轟動全美,引動中國功夫在境外的第一個熱潮。
說起來挺諷刺的。
屬於z國的國粹,外國人反而要比z國人更加重視跟尊重。因為現在,周青在很多節目上發現,z國的傳統武術,外國人所呈現的,竟然要比很多國人都誠懇的多。
周青親眼所見。
一位所謂的國人宗師,違反人體力學的以一人之力,獨自抗衡好幾十人的推力。更甚者,動動手指,隔山打牛把人給放倒了。
這是在很多正兒八經的電視節目上播出過的,等同於是電視臺在跟所謂的內功高手一塊迷惑大眾。
現在之所以對於傳統武術有如此多的質疑,醜化,妖魔化。這些“高手”跟電視臺實在是功不可沒。
真正的武林高手沒有,但是國術高手是絕對有的。他就曾知道,一個練習鐵砂掌的武術家,真正把一雙拳頭給練成了鐵拳。雖然在他看來完全沒有必要,無可置疑的是徒手格鬥,對方那雙手可以當兵器用。
再如一些輕功絕技,沒傳說中那麼神,但真正的高手,一躍而跳出比常人遠一半的距離還是很現實的。五六米高的牆壁,不用工具的前提下兩三個借力能翻越過去,這也是事實。
他找的俱樂部是一家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的。
客人並沒有幾個,器材卻是一應具備,該有的都有,甚至是國內很少見到過的木人樁,這兒都有。
想不到的是,他一進去,就被兩個來自亞洲的會員認了出來。
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波折,很快的俱樂部裡僅有的十幾位客人目光便全部彙聚過來。
周青早適應了這種關注度。
視若無睹的褪掉外套,在沙袋前開始活動身體。
鍛煉是種習慣,一旦長時間不進行鍛煉,肌肉記憶就會慢慢的減退,需要費很大功夫才能找回來。
接過了教練遞來的拳套,周青試探兩個崩拳砸在了沙袋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