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行募兵制,以商稅及一切稅收做保障,保證軍兵月餉發放。強化立功意識,加強練兵力度,必要時可與周邊國家制造摩擦操練軍隊。加大研發武器與訓練力度,精研做戰陣法,建立特種部隊。一年進行一次大規模軍事彙演,重獎勝者,嚴懲敗者。
科舉改革方面全面推行蕭漢所編新型教材,除了傳統的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外加試算術、策論,考上進士者一律要經過朝廷培訓半年再次考核後方可做官。江南州、府、縣、鄉建立學宮,全國實行免費教育,朝廷負責出資印刷所有課本,全國六歲以上男女幼童一律免費入學就讀,貧困生由國家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生活用品。
科技方面,鼓勵民間技術創新,只有與國有利的新型科技,百姓可以申報專利,一旦證明於國有利,便可獲得重獎,並且參與分紅。
蕭漢說得要詳細得多,每點都分開了條分縷析,廳中寂然無聲,只聽到徐鉉刷刷寫字的聲音。諸位武將俱是大老粗,好多都聽不懂,只是互視不語。陳喬卻是聽得連連點頭,只是臉上充滿疑問。
蕭漢一連說了兩個時辰,這才感到有些乏累,田延福端上茶來,蕭漢一口飲盡,接著又說了半個小時才告一段落。
李從善雙目灼灼,臉上極為興奮,右手一直輕輕在桌上敲擊。聽蕭漢說完,李從善擊掌道:“說得好。”眾將如夢初醒,跟著大聲叫好。
李從善擺手止住眾人,轉頭問道:“蕭兄說得雖細,本王仍有好多聽不懂,不知蕭兄能否再行解釋一番。”
蕭漢自然無有不從,上面說得那些已經超出他們的認知範圍,如果不是有多次與李從善交往洗腦的前提,現在突兀說出不把他們嚇呆才怪。
李從善先問起政治改革之事,蕭漢說得更細,一問一答之間,已近醜時,李延寧帶人送來飯菜,眾人草草用過,接著聽蕭漢演講。
李從善對議會制明顯不感興趣,自己好不容易政變成功,卻要手下官員分化自己權力,任誰都不幹。蕭漢也知道要他那樣做是強人所難,只得轉而向他推薦內閣制,勉強說得李從善點頭同意一試。
土地改革、經濟改革、科舉改革、軍事改革方面諸人都有好多問題,蕭漢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直到眾人皆呼明白才算告一段落。
陳喬重點問了教育改革,明顯對此很有興趣,當即請求李從善要當教育部長,李從善還沒想明白,推說一切安定後再行商量,令陳喬很是失望。
徐鉉很關心科舉改革與經濟改革,問了好多問題,特別是關於土地改革,怎樣保證既讓百姓得利又不激起地主反抗。李從善也很關心這個問題,更關心的是稅收增減,蕭漢說得更為詳細,一番狂侃下來,李從善大喜過望,當即決定先在全國搞個試點,然後全面推開。
不破不立,蕭漢今晚所說的方法俱是後世所來,遠遠超出眾人認知,要不是他口吐蓮花侃得眾人腦子短路,肯定會懷疑他從哪兒得知這些東西。
李從善對他是完全信服,當即決定改組各部,推行內閣制,具體人稍後再議。
大事談完,眾人心滿意足,眼看今晚是睡不成了,眾人卻一個個精神抖擻,睡意皆無,接著談起登基之事。昨晚成功已近酉時,登基已來不及,一切只能推到明日,這也是李從善能請蕭漢來徹夜長談的原因。
李煜已被囚禁,所有朝臣俱被看管,金陵城一隻蒼蠅都飛不出去。薛定方為人嫉惡如仇,趁著大亂名義,在金陵城到處派兵搜捕無賴惡少、登徒浪子,進行了一次“嚴打”,殺了一百多人,也算是為本次政變畫了一個句號。
登基需要禪位詔書,陳喬早有準備,當即從袖中抽出一份擬定好的詔書,只要蓋上國主大印便可生效。李從善大喜,當即把詔書交與肖延壽蓋章。國主大印昨晚便由鄭彥華搜出交與李從善,此時由王妃親自保管。
眾人又商量登基事宜,自有陳喬、徐鉉一幹文人出謀劃策,很快敲定細節。李從善眼看東方將曉,立即命令眾人回去整備軍隊,準備參加大典。
眾人起身告辭,廳中只剩下李從善、陳喬、徐鉉、蕭漢四人。四人又商量一番,擬定各部部長名單及閣臣名單,眼看天將破曉,李從善抱歉道:“害得你們一夜未睡,小王實在過意不去,待得一切事定,本王必有厚報。”
三人連道“不敢”,正在說話,便見李延寧躬身過來道:“殿下,車馬已備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