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漢見他執意拒絕,只得示意二人留下。其餘眾人自有衙門下人照顧,全部換了新衣服,吃喝自不必說。
蕭漢跟著何承義來到正廳,卻見裡面坐著一個一身白衫的中年人,正是池州刺史張全約。蕭漢大吃一驚,急忙上前施禮。
張全約滿面笑容,笑道:“還好蕭掌門無恙,要你出點差錯,鄭王殿下和公主會要了我的命。”蕭漢簡單說了谷底之行,跟著問起張全約為何會派兵前往。
張全約得意笑道:“官府一向對江湖紛爭不聞不問,要不是你在九華山招搖,尋找什麼東西,驚動了潛伏在禪海竹林的邪教,殺奔百福庵頂,火燒山谷,百福庵慧可師太得知訊息,當即稟告法和大師,大師派人前去檢視,說是你在那裡公幹,不便幹涉。幸好鄭王早有準備,從你到九華山起,便命本州秘密派出一隊人馬停在山下隨時候命,見到美女峰濃煙升起,便帶人沖了上去,還好你們都在。”
蕭漢這才知道自己這次脫困,居然沾了李從善的光。跟著想到法和居然對自己被圍殲無動於衷,恨上心頭,當著張全約的面不便表露心跡,只是再三對李從善和張全約表示感謝。
二人擱過此事不提,張全約示意何承義關上廳門,二人把座位靠近蕭漢,張全約輕聲道:“鄭王讓我告訴蕭掌門,您提的八條進展順利,國主已命鄭王留下輔佐太子,二人冰釋前嫌,鄭王還向太子進獻了五名絕色女子,並收買了東宮大半官屬,一切都在依照蕭掌門意見進行。”蕭漢淡淡道:“如此很好,你們繼續做便是,我沒有別的意見。”
何承義看張全約一眼,張全約點頭微笑。何承義清一下嗓子道:“蕭掌門,大宋李筠和李重進叛亂相繼被平定,國主驚惶失措,已正式下令太子監國,年後便要遷都西進。我和刺史大人得蒙蕭掌門談起天下大勢,一旦太子臨朝視事,我們進一步計劃如何?”
蕭漢自然知道這些事,宋朝平定叛亂之後,便把目光轉向武平和南平,然後便是大蜀,最後才會輪到南唐,大好江山還能任李煜好好糟蹋十幾年。他知道何承義問這些話,自然是李從善迫不及待想取而代之,只是自己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張良劉伯溫,只是大體提了幾條,剩下的自然要讓他們去發揮。
就算事情最後不成,殺的也是李從善一黨,與自己無幹,如果李煜不放過自己,自己還可逃到普陀山當自己的武當派掌門。
想至此處,蕭漢鎮靜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規律,不是人力所能阻擋,我們要做的只是順其自然罷了。”二人同時變了臉色,何承義紅了臉道:“蕭掌門以前所說,天下會被大宋一統,我們俱是大唐忠臣,怎麼能事奉二主?”
蕭漢冷笑一聲:“天下有德者居之,何況趙匡胤並非嗜殺之人,就算統一天下,為天下安定計,仍然會使用你們。”
張全約狐疑地看著他,滿面微笑道:“大丈夫行走世間,建功立業,否則縱有諸葛大才,張良智計,豈不白白浪費了上天一番好意。”何承義察言觀色,立即道:“傳言蕭掌門雷劈不死,屢遇危機每每化險為夷,可見吉人自有天佑,可是江湖險惡,打打殺殺也非正途。大丈夫處世,如果有機會,自當建立一番功業。”
張全約跟著道:“自古至今,從沒聽說江湖人物能成什麼大事,就算初唐李靖,年輕時也曾在江湖闖蕩,最終還不是靠著李世民才建立了不世功勳,成為戰神一樣的人物。”
何承義連連點頭道:“漢朝張子房,三國諸葛孔明,如果不遇明主,估計一生默默無聞,終老山林,與農夫草民何異?”
張全約接道:“聽聞少林寺二月大會,塞外邪教入侵,死傷慘重,最後還是大宋軍隊出動才免了少林寺被毀的悲劇。”蕭漢哂然一笑,這傳聞太假,大宋官兵在打完後才出來,不過他們一出動,石初陽再沒敢去少林寺挑釁。
張全約看他一眼,見蕭漢聽得認真,微微一笑,繼續道:“聽說江湖上有三宗三十六派之說,全部加起來也就數千人,蕭掌門現在貴為三十六派總掌門,所能調動的也就是幾千人馬,再說江湖人心險惡,有的幫派面善心惡,不僅不聽指揮,還會暗中下毒手。”
蕭漢想起無極門門主權力,自己從泰山戰後得七星山莊等派一路護送至嵩山,卻從沒見過他們的人,不僅沒派人前來,連慰問一聲都沒有。那家夥不知道得了誰的指示,開始便在半道截殺自己,在自己戰敗後又不聞不問。
不得不說何承義和張全約說得有些道理,蕭漢自從谷底脫困之後便在思考自己未來的出路,江湖太他媽的險惡,自己再玩下去,遲早會被玩死。誰也沒有老天罩著,自己也不是孫悟空,小命只有一條,一個不慎便會完蛋,到時什麼雄心壯志,什麼一統江湖,什麼美女如雲,都會變成一場空。
何承義又接著開始長篇大論,無外乎引經據典,論述人活世上,不能白活一世,現在就有絕妙機會,希望蕭漢要抓住機會,不要錯過時機。二人輪番上陣,倒跟說相聲一般。
蕭漢聽了大半天,終於瞅準機會微笑道:“兩位大人真是絕佳說客,在下佩服。”二人一愣,互視而笑。張全約長身而起,直視著蕭漢道:“鄭王殿下正式請蕭掌門與我們一起建立不世功勳,不知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