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芬聽著兒女的抱怨,合上手裡的賬本,眼中閃過一絲瞭然。這些問題,在她前世就知道遲早會發生。
“你們遇到的,是同一個問題。”趙淑芬平靜地開口。
趙大剛和趙小麗都看向她。
“根子在貨源上。”趙淑芬一針見血地指出,“咱們現在拿貨,都是從市裡批發市場進的。那些人呢?他們也是從別的地方拿的貨,然後轉手賣給咱們。他們是二道販子,甚至三道販子。”
“二道販子拿貨,價格肯定比源頭貴,他們得加價賺差價。”趙淑芬繼續分析,“所以你們拿到的貨,成本就高。而且,貨源不在他們手裡,他們啥時候能拿到貨,能拿到多少,質量怎麼樣,他們自己都說了不算,更別說保證給咱們了。”
“款式更新慢也是這個道理。”趙淑芬敲了敲桌子,“等這些二道販子把貨從南邊運到紅星市,外頭早就流行別的了。咱們這兒賣的,已經是人家挑剩下的,甚至淘汰的。”
趙小麗聽得連連點頭,她上次在市裡批發市場,就看到有的攤位賣的衣服,跟她店裡賣的差不多,但款式總覺得沒她店裡的新潮。
“那……那咋辦啊媽?”趙小麗問。
趙淑芬笑了笑,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
“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好,不能光在紅星市這小池子裡撲騰。”她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得去真正的源頭——南邊!”
“南邊?”趙大剛和趙小麗都愣住了。南邊,那可是遙遠的地方,電視裡、報紙上說的深圳特區、廣州商品交易會,聽著就跟另一個世界似的。
“對,就是南邊,比如廣州。”趙淑芬肯定地說,“那裡是全國服裝和小商品的集散地,什麼新奇玩意兒都有,價格也便宜。咱們得去看看,直接從廠家或者大批發商手裡拿貨!”
她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窗外夜色下的紅星市。
“報紙上天天說改革開放,說南方經濟特區搞得好,商品交易會一年比一年熱鬧。”趙淑芬的聲音帶著一種預見未來的力量,“那不是瞎說的。外面的世界變化快著呢,只有走到最前頭,才能抓住機會。咱們現在這點小生意,跟南邊那些比起來,還差得遠。”
“直接從源頭拿貨,成本能降下來,款式能最新,質量也能自己挑,甚至能拿到別人拿不到的獨家貨源!”趙淑芬轉過身,看著兒女,“這樣,咱們的生意才能有真正的競爭力,才能越做越大!”
“可是媽,廣州那麼遠……”李娟忍不住擔憂地開口。
“遠怕啥?火車不是通了嗎?”趙淑芬擺擺手,“路是人走出來的。這事兒,我決定了,得去一趟廣州!”
她看著一家人,語氣不容置喙。
“這事,就這麼定了。廣州,必須去!”
“不能總等著別人餵飯吃,得自己去找食兒!得空下來就去!”
趙淑芬一錘定音,安排了之後的進貨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