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萬歷皇帝覺得渾身舒暢,知道是王鐘以先天氣功為他舒經活絡,效果居然比吃什麼丹藥都好,心中感激。
“我自修成大法,運轉小千世界,遊悠於空色虛之間,通行於幽時造化之中。這些功名利祿的爭執,連浮雲都不值。”王鐘擺擺手道:“皇上的難處,我自然明白,不日我就要回山煉就大法,日後恐怕無相見之日。”
萬歷一聽,趕緊阻攔道:“不妨,道長無事,不用理會那幫腐儒。今日就留在宮中,朕一是設宴款待,二是請教內外丹術,長生的法門。”
“自古哪裡有長生地帝王!”王鐘笑了笑,“皇上說笑了。”
“唉!江山與長生不能兼得。”萬歷嘆息道:“我豈會不知。當年秦始皇功蓋九洲,都沒能享受萬年江山。我有一疑問,一直想問詢道丈這等高人。幾次三番下旨去武當山請王憲仁真人下山,只可惜那等高人都尊天時天命,不與朕方便。”
“父皇有事就問先生吧,先生是最不管天命的。”朱常茵眉飛色舞道。
“哦!”萬歷大喜道:“道長可否告訴我,我大明江山道理還有多少年氣運?當年太祖洪武爺叫天機真人劉伯溫推算,那劉伯溫說我大明萬子萬孫。洪武爺就曾笑過,自古興衰都有定數,沒有萬年的江山,就連周文王那等聖賢,基業也只有八百年。天機真人只說天機不可洩露,飄然離去。道長既然有那麼大地法力,肯定能為朕點明後世。”
在場中人,無論是鄭貴妃,還是朱常茵,魏忠賢都豎起耳朵。
“你們都退出去!”揮手叫魏忠賢退了出去,又叫鄭貴妃,朱常茵也退下。再場只剩下王鐘與萬歷兩人。
“萬子萬孫。劉老頭說得不錯,皇上號萬歷,難道還不明白麼?”
“萬歷……萬歷 ……萬子萬孫……萬子萬孫……”萬歷喃喃念道,突然驚得差點跳了起來,連連搖頭,“難道大明就只止於朕地子孫手裡,不可能,這不可能。”
“這也沒有什麼不可能的。”王鐘地話,彷彿帶有一種魔力,字字都刻在萬歷皇帝心裡:“現在大明天下,隱隱見得混亂,遼東關外顯現龍氣,局面已經不好收拾。皇上其實心中早已經知道,若是太平盛世,皇上豈會在問我興衰。看得出來,皇上也有萬丈雄心,只是有心無力而已。”
“不錯,朕是有心,也看出局面紛亂,只是精力不濟,又苦於無人相助……朕看得出來,道長絕非一般人可比。只要助朕壓制儒門,朕便可逐步獨攬大權,事事親為,政令所到之處,無不執行。振興大明,指日可待。”
“我說過,無心留在朝中,不過我自有計較,一爐混元金丹開後,我將親自為皇上護法,使皇上元神大成,到時候有皇上便有種種神通,不愁精力不濟。不過此舉動我乃是逆天行事,大幹造化之嫉。務必要萬分小心。兩年之後,若皇上能使局面好轉,我還會下山。”
原來此是萬歷四十七年,萬歷朝只有四十八年,兩年之後,這位皇帝已經死翹了。
王鐘以混元金丹為他續命,然後自己置身事外,自然是以萬歷為棋子,觀察天道運轉,若有什麼大不測,先不會落到自己頭上。就如秦始皇躲在地心熔爐選許天彪一樣。
這兩年時間,王鐘正好把法術祭煉成功。
若萬歷皇帝還能活著,局面改觀,那自然是天道可逆轉,皆大歡喜。若居然沒有改觀,那再做另外的打算。
王鐘來到京城,就是對那茫茫不可渡測的天道下一手試探棋。
第一百一十八章 變古亂常,萬歷帝雄心不死;功蓋始皇,大法王談論未來
萬歷皇帝開始也不是對王鐘沒有戒心,只是一來王鐘明言,煉完金丹就走。二來也不開口求任何功名富貴,連修行的山頭都不要賞賜。
他自是想不通王鐘為什麼要這麼做,但細細一想,這事情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
“不留在朝中,自然不能幹涉朝政。不要賞賜,顯然也不是求富貴而來,這人來顯示神通,又耗費心力助朕。到底是為了什麼?”
商談一番之後,王鐘告辭出了紫禁城,萬歷心中有疑問,問雲夢公主朱常茵。
“茵兒,你看這人到底是為什麼而來?你是與這人怎麼見面的。把這人的來歷詳細告訴朕。”
雲夢公主道:“傳聞那高明的煉氣士,都是輔佐君王,用來積修功德,明白天道,最終白日飛升,哪裡要計較什麼好處呢?像輔佐周朝的呂尚,漢朝張子房,蜀國諸葛亮,唐時李淳風,袁天罡,乃至本朝張三豐都是如此。我看先生有這些人的遺風,一是不屑與儒門一幹人同朝,又恐怕被猜忌,是以不肯在朝中為官。”
“你的講得有些道理。”萬歷皇帝點點頭,咬著牙齒沉思了片刻,“朕現在身體是一年不如一年了,養在欽天監那幫子方士煉的靈丹都是敷衍,養養身還可以,其實沒一粒能夠長生不死的,朕現在年紀大了,天下那麼多的事情壓在身上。也沒有煉氣士那樣地閑心煉氣存神。就算皇宮財力雄厚,也最少要五年功夫才能大成。現在形勢,大明朝看似平穩,其實已經是千創百孔了,一年都耽擱不得。”
“若朕有無窮的精力和手段,能和大臣們周旋,掌握大權。力行政事,朕就不相信真如預言那樣說。大明朝會亡在朕的子孫手裡。”
“是啊,父皇。我這些年也結識了不少煉氣士,那些神通高明的,都能感應自身禍福,為皇帝續命,那是幹天道的大忌,也不怪欽天監那一幹道士。好在先生自己說最喜逆天。生死不忌。父皇何必猜疑先生呢?至於先生的來歷,很是神秘,彷彿來頭很大,女兒也不知道。不過我看魏總管對這事很是清楚,可以問問他。”
“哦!魏忠賢,你來告訴朕,那人是什麼來頭?”
魏忠賢叩頭道:“陛下恕罪,這人神通廣大。不說自己來歷,定然是有深意。陛下還是不要窮追,免得惹得不快,拂袖離去,麻煩不小。”
說罷,眼睛朝鄭貴妃望了一眼。原來剛才急切之間,魏忠賢把王鐘的來歷告訴了她,怕鄭貴妃一時口快,說出來,萬一吃罪了王鐘,他可擔當不起。
鄭貴妃心中也是這想:“既然那人在煉氣士中那麼大地來頭,索性裝做不知道,免得惹出閑禍來。”
“哦!朕貴為天子,有什麼不能說的。你快快說來,否則朕治你個欺君隱瞞之罪!”萬歷心中十分不快。
魏忠賢連忙道:“小地是為陛下著想。陛下最好暫時不要打聽。以禮相待,絕對沒有壞處。這個小的可以用頭顱擔保。小的是在想,現在煉那混元金丹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