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長貴,家裡還剩一些煤油,把煤油燈也點上,免得浪費了。”
以前停電,家裡用的是煤油燈,燒煤油燈比燒蠟燭便宜。之前停電,袁如珠嫌煤油燈光線太昏暗,立即換了蠟燭。
吳桂芳撥動煤油燈的燈芯,旁邊袁如珠說:“老停電,村裡的路不僅要修,電力裝置也要修一下,不對,是要換一下。村長有沒有提過換裝置的事沒?”
“沒有。”
“么姨,你有空的話,去村長那裡一趟,跟他提一提換裝置的事,沒錢的話我們可以捐一點兒。”
“行。”
第二天清晨,袁如珠晨跑時,脖子裡直灌冷風。今天是霜降,秋季最後一個節氣。寒霜輕降,枯枝冷淡不見花。道路兩邊的花兒都凋謝得一幹二淨,四處都透著暗黃色的枯敗。
袁如珠搓搓手,繼續晨跑。
春有踏青,秋有登高。在古代時,霜降這一天,袁如珠會和師父以及父母一起登高踏青,欣賞層林盡染的山林。不僅要登高望遠,還要吃柿子。
霜降時節柿子已然成熟,經霜的柿子,皮薄肉甜,汁水豐沛,尤其美味。且有民間傳言:“霜降這天吃柿子,冬天嘴唇不會裂,也不會流鼻涕摘自民俗)。”
袁如珠仰視院門前焦糖色的秋柿子,嚥下口水。她踮腳,摘下兩個柿子,進院子清洗幹淨。
被脆皮包裹著的果肉軟糯糯的,真如它焦糖色的外表一般,有著焦糖一般的甜蜜。
屋簷下,吳桂芳在挖柿子果肉。她將一顆顆糯嘰嘰的果肉挖進大碗裡,準備做柿子醬。
果肉挖完了,她用粉篩過濾了一遍。過濾出來的更加細膩的果肉裡,滴入檸檬汁,再撒白糖用爐子加熱。
勺子慢慢攪動果醬,白糖緩緩化進果醬裡。漸漸地,鍋裡的糖漿沸騰起來,冒出個個小氣泡。
袁如珠燉到火爐旁邊。觀察鍋裡晶瑩剔透的焦糖色果醬,說:“差不多好了。”
吳桂芳用勺子舀了一小勺,遞給她,“嘗嘗咋樣。”
黏糊糊的柿子果醬甜甜的,甜中帶著微微的檸檬酸清,酸甜可口,很開胃。袁如珠咂咂嘴,“好吃,等會兒蘸麵包吃!”
她把沒用完的果肉端進灶屋裡,準備做柿子糕。柿子糕做法很簡單,去核柿子果肉裡,加糖,加玉米澱粉和麵粉,攪拌成麵糊。用勺子挖麵糊,一勺一勺挖進油鍋裡炸。
油鍋裡,圓坨狀的麵糊被炸得呲呲作響。色澤逐漸從淺淺的焦糖色變得金黃。
小火慢慢地炸著,炸到通身金黃,柿子糕便炸好了。炸好的柿子糕撈進瀝油網裡瀝油,一股股油從金黃的柿子糕上淌下來,流下盈亮的潤澤。
袁如珠夾起一個柿子糕,吹吹熱氣,送入嘴裡。
“咔擦咔擦!”
酥脆的外皮咔擦裂開,耙糯的內裡擠進齒間,口感酸甜,夾雜著柿子特有的獨特風味。
整個柿子糕外酥裡糯,清香酸甜,爽口怡人。她滿意地舔舔嘴,一低頭,嚇了一跳。
“小秋,你什麼時候站在這裡的?”
小秋咧著嘴,露出小白牙,“剛剛。”
“姐姐,你做的什麼,好香呀,小秋想吃。”小秋奶聲奶氣,大眼睛忽閃忽閃。
“柿子糕。”袁如珠喂給她一個柿子糕。
嚼著香酥的柿子糕,小秋的瞳仁更加亮閃閃,“還要。”
吳桂芳走過來,吃了一個柿子糕,她一臉享受道:“霜降這一天,就得吃柿子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