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油熬的差不多了,吳桂芳用熬出來的豬油爆香大蒜子和薑片,把切好的新鮮瘦肉炒進去。翻炒片刻,倒入剁椒。
紅豔豔的剁椒熗出了熱烈的辣味,此時她把焯過水的魔芋倒進鍋裡下食鹽、生抽、醬油和耗油調味。
鍋鏟鐺鐺鐺地碰撞著鍋底,肉片、剁椒和魔芋豆腐一陣一陣地冒出洶湧的濃香。
“么姨,在炒啥呢這麼香?”袁如珠吃著龍眼進灶屋。
“剁椒魔芋豆腐。”
“嘶……”袁如珠動動鼻子,“好香。”眼角一轉,瞧見筲箕裡的紅薯葉子,她說:“哎?苕藤藤兒?要做了吃嗎?”
“對,很久沒吃苕藤藤兒了,有點想吃,等會兒炒一盤。”
紅薯葉子,清河方言喚作苕藤藤兒。苕藤藤兒口感一般,但很充饑,一般都是鄉下人吃,尤其是家裡拮據的,飯桌上經常會有這道菜。
雖然苕藤藤兒口感一般,但吳桂芳倒是挺愛吃,以前她總喜歡炒一盤苕藤藤兒下飯。這幾個月以一直大魚大肉,許久未吃苕藤藤兒,她有些想念,於是便摘了苕藤藤兒,準備炒一盤來吃。
袁如珠捲起衣袖,“我來炒苕藤藤兒。”
“不用,我自己來。”
“省點時間嘛。”袁如珠開始洗鍋。吳桂芳便不再言語,繼續翻炒鍋裡的剁椒魔芋豆腐。
鍋裡的油溫燒到五成熱,袁如珠炒香蒜末和幹辣椒段,然後倒入瀝幹水分的苕藤藤兒。大火翻炒,翻炒到三十秒的時候,鍋裡的水分差不多已經被炒幹,她往鍋裡添入清水。
湯水沸騰冒泡,苕藤藤兒慢慢發軟,這時候,袁如珠撒鹽,撒雞精,還淋了些芝麻油和黃油進去。幾息之間,熱騰騰的炒苕藤藤兒出鍋。
“吃午飯了!”吳桂芳端著剁椒魔芋豆腐走進堂屋。
小夏小秋飛速圍到桌前,自覺擺筷盛飯。
“你們爸爸呢?”吳桂芳沒看到李長貴。
李長貴在領居家跟人嘮嗑。接到吳桂芳的電話後,他連忙趕回家。
袁如珠已經吃上了,她拿勺子去舀剁椒魔芋豆腐,碗裡的剁椒魔芋豆腐熱氣氤氳,綠色蔥花,紅色剁椒,褐色魔芋,三種色澤相互映襯,盈潤油亮,很讓人有食慾。她將那沾了紅綠蔥椒的魔芋豆腐放進嘴裡,光滑的魔芋豆腐一路往下滑進喉嚨,一路留下爽口的辣香。
“這魔芋豆腐是手工做的?”
“對,村裡人手工做的,比外頭賣的魔芋豆腐好吃。”
現如今市場上的魔芋豆腐基本上都是機器打出來的。用魔芋精粉和蘇打水加工出來的魔芋豆腐雖然質地細膩,氣泡均勻,但口感不筋道,沒手工魔芋豆腐好吃。
手工魔芋豆腐,也就是土法魔芋豆腐,因為是手工磨出來的漿做成的,質地相對粗糙些,氣孔大小也不均勻,但吃起來更香更筋道彈牙。
精粉和蘇打製作出來的魔芋豆腐,是斷斷比不上純手工的土法魔芋豆腐的。
袁如珠細細品著爽溜的剁椒魔芋豆腐,吳桂芳他們則在細品她做的炒苕藤藤兒。
苕藤藤兒的根脆脆的,葉子軟軟的。對於炒苕藤藤兒的火候,袁如珠破有些研究,做菜三分技術七分火候,不同的火候會影響食物的味道,甚至是性質。苕藤藤兒本身沒什麼味道,只有些許澀味,那就要用大火爆出其味。
燒到八成九成熱的油,啪地一下把苕藤藤兒倒進去,馬上返出來,不能刷勺。再把苕藤藤兒倒進鍋裡,又往裡返汁兒,啪啪兩勺,苕藤藤兒就得出鍋。整個過程時間很快,若慢一分,或者是快一分,炒出來的苕藤藤兒口感便不能達到最佳。
要炒出最佳的軟脆口感,也是極極不易的。吳桂芳就炒不出口感這樣軟脆的炒苕藤藤兒。
仔仔細細地品嘗著炒苕藤藤兒,吳桂芳在心裡默默喟嘆。珠珠炒的苕藤藤兒,真是沒法用語言形容的好吃。
因為是用豬油炒的,故而帶著些許豬肉香氣,多嚼巴嚼巴,能吃出芝麻油的酥味和黃油的奶味。
苕藤藤兒原本的味道是有些澀的,但豬油香和芝麻油黃酥香以及黃油奶香蓋住了苕藤藤兒原有的澀味,使得苕藤藤兒吃起來更加適口,回味裡有淺淺淡淡的酥甜,十分有滋有味。
吳桂芳和李長貴原本就挺愛吃苕藤藤兒,乍一吃到如此美味的炒苕藤藤兒,他倆很是歡喜,連連夾菜。
小夏小秋以前是不愛吃苕藤藤兒的,但吃過袁如珠做的炒苕藤藤兒後,倆小孩直接抱起碗,搶著去夾苕藤藤兒。很快碗裡的苕藤藤兒被刮分完畢。
袁如珠倒沒跟他們搶苕藤藤兒吃,她挺喜歡做的剁椒魔芋豆腐,香辣爽溜的剁椒魔芋豆腐拌著飯吃,很下飯。她用勺子舀起剁椒魔芋豆腐裡的湯汁,拌進飯裡,就著剁椒魔芋豆腐,多吃了半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