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芳外甥女,坐這裡坐這裡!”
“坐這裡坐這裡!”
“……”
袁如珠笑著一一拒絕,跟著小夏往前走。
“這裡這裡。”小夏帶她來到一處桌位。桌上坐著小秋、小虎、王小圖、鴻光以及其他孩子,全是一群孩子。
孩子們異口同聲:“姐姐!”
袁如珠應了聲,入座後,她問小夏,“么姨他們坐哪兒?”
“他們在那裡。”小夏指向斜前方。斜前方的桌子上,坐著吳桂芳和李長貴,他們旁邊坐著李爺爺還有老劉和老劉妻子。吳桂芳見她入座了,向她招手,“珠珠,要不要過來坐?”
“我就跟小夏他們坐一起吧。”
幫工走過來,將一次性透明桌布鋪到桌上,把喜糖堆到桌子中間。孩子們立刻伸手去喜糖,生怕手速慢了就被搶完了。袁如珠沒去搶,小夏小秋也沒去搶。若是以往,小夏小秋也會像其他孩子一樣急吼吼地去搶糖吃,然而現在他們天天都能吃糖,也便不稀罕糖了。
不到五秒鐘,桌子上的喜糖被孩子們瓜分幹淨。搶到糖的孩子們咧著嘴,像是搶到了什麼珍寶一樣。
十分鐘後,正式開席上菜。一道道熱騰騰香噴噴的菜上桌,孩子們動作極快,紛紛開始搶菜。
袁如珠不著痕跡地環顧四周,不止是孩子,大人們也在搶菜吃,有些大人還拿著塑膠袋子,悄悄把菜藏進袋子裡,有些甚至把袋子拿到桌面上,明目張膽藏菜。
這倒是很正常,清河村窮,村民們平時很少能吃到這麼多大魚大肉的硬菜,自然會搶著吃。
尤其今天酒席的菜色比以前村裡酒席的菜色要好,村民們自然是搶得更厲害了。
搶菜的行為是很粗魯很不文明的陋習,默默地看著孩子們搶菜吃,袁如珠垂睫,無聲嘆息。她並非是嫌棄他們的陋習,她只是覺得有些難過。
正是因為窮,他們才會有這樣的陋習。
清河村,還需努力脫貧致富。
她斂氣,發現小夏小秋沒怎麼動筷,她說:“你們怎麼不吃?”
視線從狼吞虎嚥的小夥伴們身上收回來,小夏低聲對袁如珠說:“我……不餓,讓他們多吃點吧。”
小秋也點點腦袋,“讓他們吃。”
另一邊桌子上,李長貴和吳桂芳看著不停搶菜的村民。他倆互相對視一眼,而後便不再怎麼夾菜,把菜都讓給著急搶菜的村民們。
袁如珠抿著花生牛奶,用勺子去挖蒸糯米。泥巴色的老式土碗裡,蒸得晶瑩的糯米香氣綿綿,裡面撒著蔥花,碗底墊著軟糯的土豆。因為裡面沒有肉,所以孩子們沒怎麼吃這道菜,袁如珠倒是挺喜歡吃這道菜。
撒著蔥花,墊著土豆的鹹口糯米,著實合她的口味。
她吃著香糯的糯米,此時新郎新娘來送紅包了。收了紅包後,袁如珠撂筷退席。
吃完酒席,吳桂芳和李長貴繼續留在這裡跟別人嘮嗑,小夏他們也留在這裡跟其他小夥伴們一起玩耍,袁如珠沒在這裡多停留,打了聲招呼後回了家。
院門一開啟,小白和嘟嘟就撲了上來。她擼了擼狗狗,歇息片刻便去灶屋練廚。
晚上開席,袁如珠吃完席就要走,吳桂芳拉住她,說:“等會兒要放煙花,看完了再回去吧?”
王家買了不少煙花,煙花整整放了二十分鐘,看了會兒天空中絢爛多彩的煙花,袁如珠低頭一瞧,見壩壩裡所有人都望著天空。明亮燦爛的煙花彩輝映在每個人臉上,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她微微揚唇。
翌日清晨,吳桂芳將洗得幹幹淨淨的桃子遞給袁如珠,“珠珠,記得把核留下。”
“好。”
今天是立秋。桃有“逃”的諧音,立秋食桃,有逃避災禍之意。桃子吃完留下桃核,等到除夕時,丟進火爐裡燒成灰燼,就能保佑接下來這一年遠離災禍和瘟疫。所以每每立秋這一天,總是要吃秋桃的。
“我先去跑步,跑完回來再吃。”
晨練途中遇到村民,村民說:“如珠,王家那邊已經開早席了,快去吃席!”
“今天不去了。”
“不去了?那多劃不————”村民把沒說完的話嚥了回去,本來他想說不去吃的話劃不來的。一般掛了禮金之後,村裡人都會拖家帶口去吃席,而且不只是吃一頓,酒席辦多久就吃多久,就是為了把禮金錢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