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 132 章
戰爭畢竟是戰爭,何況還是一場有預謀的,爆發於大唐各種弊病之下的戰爭。
很多事情沒有玉環他們想的那麼簡單,每天都會有無數的突發情況,即使是安排了人手幾班倒,也還是忙不過來。
甚至光是流民的安置問題,就已經讓人頭大。
好在太子李琩是個能接受意見且為百姓考慮的繼承人,有他明裡暗裡的調撥人手和款項,玉環及又一坊率領的義軍們也漸入佳境,慢慢上手。
而這一切也都是在李隆基的默許之下進行。
玉環已經沒時間去管武仙真是怎麼說服李隆基,李隆基又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放任李琩做事,她只知道時間緊迫,而安祿山的軍隊已經圍攻洛陽月餘。
有投身於戰場的勇士,就會有想要投降的懦夫。
李琦就算有身為皇後的阿母和太子阿兄撐腰,可畢竟洛陽和長安還是有一定距離,又有安祿山的大軍在外虎視眈眈,他對那些想要投降的官員也沒有辦法。他還不夠狠絕,做不到殺一儆百,只能寄希望於哥舒翰。
然而哥舒翰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不是又一坊此前輸送的義軍還算有一戰之力,只怕也撐不了這麼久。
“聖人還沒有允許調遣禁軍嗎?”來了月餘的李謨也大致知道情況,只是他當初請命時聖人就未曾考慮好要不要調軍隊,直到現在一個人頭都沒看見。
李琦無力地搖頭,他已經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了,要不是心繫阿母與阿兄,他之前差點病得起不了身。不是誰都能在看到烏壓壓的大軍後還能臨危不亂,尤其他們這種一直被養在十王府,做什麼都要被阿耶李隆基盯著的皇子,整體水平與父祖輩相比確實遜色不少。
他一個剛剛及冠成婚的皇子,突然被委以重任,即使所有人都知道實際還是靠哥舒翰來指揮,他只需要掛名,但他依然不能懈怠。
夜襲、炸營、攻城……持久戰到最後拼的還是糧草和體力。
洛陽的糧食本來也是足夠,可不光軍隊,還有生活在這裡的官員、百姓,城外的田地沒法去,只靠城內的供給也總有消耗完的一天。
而安祿山不僅曾是三鎮節度使,還拿下了河北等地,有大片的良田和民夫來供養他的軍隊,根本不愁吃喝,對於持久戰也適應良好,還時不時就搞一回突襲,把李琦他們搞得身心俱疲。
李謨的到來也給軍隊帶來了新的活力,他譜寫的戰歌簡單明瞭,朗朗上口,每回開戰前由鼓手擂鼓,甚至他也會親自上陣,有時是以笛聲相和,有時也會代替鼓手的位置,激勵軍心,號令將士們沖鋒。
鼓槌在他手中上下起舞,鏗鏘有力,一道道指令由中軍帳傳出,經由他的手讓所有兵士聽見,號角響起,軍陣擺開,大地都在震顫。
安祿山也沒想到李琦這個黃毛小兒還能堅持這麼久,他一向看不上哥舒翰,自然不把對方放在眼中,每天仍舊派人送去勸降書信,時而好言相勸,但更多的時候還是互相問候家人,言語粗鄙,讓人無法直視。
哥舒翰熟知安祿山的秉性,對此沒什麼反應,倒是李琦這方面的適應能力意外的好,從一開始會氣得臉紅,話都說不利索,到現在還能回幾封更具有諷刺意味,還罵人不帶髒字的信。
可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總有彈盡糧絕的一天,尤其這兩年的收成其實不如往年,存糧有限,作為皇子兼任元帥,李琦沒法狠心搜刮百姓,往往還要分出許多糧食,糧倉也漸漸見底。
“元帥是在為存糧擔心嗎?”李謨一進臨時的府衙就看到李琦抓著自己的頭發,腳下散落著各地的糧食單子,上面有無數淩亂的硃批和劃掉的印記。
他撿起幾張看了看,簡單計算的結餘確實很不理想,保守估計也就再撐半個月。
“安祿山曾經多次進京述職,和洛陽及長安的官員都有交情,知道咱們的存糧情況也不奇怪,而且他有足夠多的補給,我們拖不起。”李謨攥緊了手中的稿紙,青筋畢露。
李琦胸口劇烈地起伏,臉色更蒼白了幾分,正要說話,哥舒翰的親衛來報,說安祿山又從兩邊合圍,似乎有意再次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