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就那麼隔著席位和案幾互相行禮,一點都不像久不見面的有情人。
玉環只恨自己不夠聰慧,一時被震住就沒了主意,本來想好的說辭,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和公主坦白,卻被對方殺了個措手不及。
而對著當事人李琩,那些婉轉卻無情的話又要怎麼開口呢?
她不免有退縮的心思,可一想到如果不能解決這件事會引發和上輩子一樣的錯誤,甚至還可能再死一回,那想回撤的腳步就頓住了。
哪怕現在得罪了壽王和鹹宜公主,也比等著被搶進深宮要好。她是想要報複李隆基,但不是以壽王妃或者未來太子妃的身份,那樣實在太過冒險。
她已經打定主意,這輩子絕對不要和皇室的男人再有情感上的糾葛。
“別愣著了,上次天津橋一別已有月餘,聽說你病了,如今可安好?”李琩邀請她入座。
其實他今日本不想過來,可耐不住姐姐姐夫的盛情,直到聽見有人通報玉環到來,他才算明白姐姐的心思。
“好多了,謝王爺關心。”玉環仍舊疏離又有禮地回應。
李琩有些失落,以為是對方誤會自己故意做局,連忙解釋:“你不用如此。怕你誤會,還是說清楚比較好,今日我原也不知你要來,剛才姐姐去後面園子找我,叫我過來見你,我才知她安排。你千萬別怪罪她,她是、她都是為了我,這一切都怪我!你要是覺得不妥或冒犯,我再給你賠個不是,改日登門道歉也行。”
玉環見他言辭誠懇,又著急上火,心中還是不忍居多,而且對方也沒做什麼事,自己沒道理怪他。
“王爺不必如此,其實說到底都是民女不好,讓王爺誤會了,民女罪該萬死。”她起身就想跪下,也顧不得會不會讓公主生氣,誰想李琩看出她的意圖,上前阻攔。
“你不要這樣,我不是那種蠻恨無禮的人,你先起來說話好不好?”李琩有所顧忌,怕玉環惱怒,不敢上手去扶,急得團團轉,一點沒有平日裡儒雅溫柔的賢王模樣。
玉環也不想鬧大,便依言起身,直視著李琩的雙目。
在看向他的那一刻,多少回憶湧上心頭,那是他們相愛的五年的痕跡,可對面這個李琩還沒有經歷那些足以改變他命運的事,自然也不會懂她的糾結和痛苦。
這個李琩是純粹赤誠的,雖然說身在帝王家不可能有絕對無辜純善之人,可李琩確實被保護得很好,也從來沒有接觸過陰暗面,在對待她時更是用情至深,別無二心。
這讓她怎麼開口,去毀掉一個年輕人的滿心相思意。
“你剛才說的誤會,我明白了,這不是你的錯,是我不夠好,我不該表現得太過分,讓姐姐操心,又弄出這樣的事情來。”李琩本就心思細膩,這兩次和玉環的接觸已經能感覺到對方對自己沒有情意,他既不想讓人為難,也不願成為一個死皮賴臉的混蛋,強取豪奪那更是不可能了!
“王爺真的明白?民女,民女真的很抱歉,我不該……”玉環語無倫次,她又想安慰自己的前夫,又怕再引起別人的誤會或反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李琩即便心碎,也還是率先鎮定下來,他努力忽略心口一抽一抽的痛苦,讓自己的表情顯得自然一點,眼神也不要太過悲慼:“嗯,我明白,但我也請你不要再說什麼民女了,就算你不願接受我的愛慕,我們也應該算半個,或者小半個知音吧?好歹你也喜歡那位逍遙客的琵琶對不對?”
他問得那樣小心翼翼,卑微又可憐,就像那年李隆基下令要她出家為女冠時,他滿心酸楚地懇求她不要去。
後來他還哭了好幾天!
她一直知道他是個小哭包,所以非常清楚現在他的強裝鎮定有多不容易。這不是為了王爺的面子,她再懂他不過了,他之所以不哭出來,就是為了不讓她為難。
此番和從前不一樣,那次他甚至都想抗旨帶她私奔,最後還是她勸他以大局為重,否則真做出什麼事來,誰知道李三郎會不會再殺一個親生兒子呢!
與其等著以後再經歷切膚之痛,不如趁著感情還沒有深刻到那個地步的時候及時止損。
“好,我不再說民女,就以知音論,你我是知音,不是半個、小半個,就是一整個,完完全全的知音,好嗎?”玉環哄道,她還是見不得自己的前夫難受,就當是還他在自己死前那最後一眼的溫柔吧。
至少李琩是唯一那個記得她的好,不會把過錯都推在她身上的人。
他是那個唯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