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島國海自1946年以來,漁業資源有逐漸減少的趨勢。1970年代後期,魷魚捕撈集中在島國海的中部,鮭魚捕撈多在北部和西南部淺海進行。
以目前來說這邊的漁業資源還是非常的豐富的。
北部海域冬季結冰,特別是西伯利亞沿海及韃靼海峽。海水通常以反時鐘方向流動。西部有含鹽度較淡的寒流南下,東部有含鹽度較濃的暖流北上,形成鮮明的對流。也就是這個原因北部海域一直都是漁民最喜歡前往捕撈的地方,特別是夏季的時候。
海水的對流會是海水當中的浮游生物繁盛,的確是形成漁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叮咚……西南方向距離宿主50海裡處發現鯡魚魚群,魚群座標經度142.1,緯度0條。”
“叮咚……正北方向距離宿主15海裡處發現魷魚魚群,魚群座標經度14.1。魚群數量10451條。”
“叮咚……正南方向距離宿主7海裡……”
看著系統介面上面魚群的分佈南野秀一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魚群雖然發現,遠近都有!但是分佈太散了。大部分都是單獨性的並沒有形成漁場規模。
要是放在以前他肯定會去捕撈的,現在帶領的漁船屬於大型船隊如果去捕撈的話真的有些得不償失。他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盡快尋找到形成漁場的海域再進行捕撈。
夏天的海上天氣並不是萬裡天晴,有時候是晴天萬裡無雲。有時候忽然又會遇上暴雨!不過這種事情習以為常了倒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只要不遇上暴風雨和臺風就行。
輾轉兩天南野秀一都在靠著系統不斷的尋找著魚群。2天的時間就這樣悄然過去但他還沒有發現魚群密集形成漁場的地方。
兩天時間巡航數百海裡。
就在此時忽然系統給他傳達了一波連貫的資訊。
“叮咚……東南方向距離宿主80海裡處發現鮭魚魚群,魚群座標經度1.2。魚群數量2084條。”
“叮咚……東南方向距離宿主79.5海裡處發現金槍魚魚群……”
“叮咚……東南方向距離宿主80.1海裡處發現鱈魚魚群……”
“叮咚……東南方向……”
看著系統一連串的提示南野秀一雙眼一亮:“這一次總算找到形成漁場的海域了!”
他看到大大小小二三十群魚群密集的聚集在東南方向距離他大約80海裡左右的海域裡面。而且還不是單一型魚群形成的漁場。而是多樣型魚群形成的密集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