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正南方向距離宿主80海裡處發現長須鯨魚群,魚群座標經度149.3,緯度42.2。魚群數量10條。”
“十條,挺多了!”南野秀一嘆了口氣,可惜距離他太遠了。不然他可以試一試自己這艘捕鯨漁船作業如何。說起來這一艘漁船還沒有開啟第一次作業呢。
“相信專門的捕鯨漁船應該不會讓自己失望。”
南野秀一來到這裡之後發現了一個讓他有些震驚的資訊,那就是在這個冬季的熱帶海洋海域的鯨魚特別多。這年頭鯨魚捕撈才開始沒多久。海洋上的鯨魚還是很多的,也沒有受到保護。不像後世捕鯨是違·法的!
鯨魚的捕撈在目前已經開始流行了起來,以前的漁民對於這種大家夥沒有辦法,因為它們塊頭實在是太大了。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漁船噸位的加大。就連專業的捕鯨漁船都出來了。
反正捕鯨業在北海道那邊不用十年後就屬於最發達的!
鯨魚的商業價值很高,鯨肉可以食用,鯨汁可以用作潤滑劑,鯨油可以點燈,鯨的內髒可以用來作香料等等。
看了看系統南野秀一知道剛才系統發現的那個長須鯨是屬於須鯨大家族當中的一員。
?須鯨類動物的體形巨大,最小的種類體長也大於6米。口中沒有牙齒,只有在胚胎發育時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齒,但上頜左右兩側的顎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齒狀排列的角質須。須的顏色、形狀和數目因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
全世界現生的種類一共是15種,比如藍鯨、長須鯨、座頭鯨、塞鯨,小須鯨都屬於須鯨一類。
須鯨科須鯨多半棲息於遠洋,而極少接近海岸,生活在200300米的深海。所以捕鯨作業都必須是遠洋捕撈,如果在近海肯定是碰不上鯨魚的。
大多數須鯨都在冬季時於溫、熱帶海域繁衍後代,夏季在兩極處取食豐盛的浮游生物與磷蝦還有小魚,為此它們每年都得作長距離的南北遷徙。布氏鯨是須鯨科中唯一的例外,它們似乎沒有明顯覓食期與繁殖季的劃分,部分族群甚至可能不具遷徙性。
除了須鯨一族,其它的鯨魚一般都是夏季向高緯度海域進行索餌洄游,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洄游結成小群,有時為100只以上的大群。遊速快,瞬時速度可達30海裡。
這也是為什麼在冬季的時候在熱帶海洋出現的鯨魚魚群比較多的原因。因為這些鯨魚都南下到熱帶海域避冬來了。
其實鯨魚和人類差不多,它們是哺乳動物,壽命一般可以活到幾十年到一百年。它們也怕冷,它們也會避冬。
至於人類如今為什麼不避冬那是因為他們發明瞭衣服,但是動物可不會啊。
現在這個季節在熱帶海洋和溫帶海洋出來鯨魚還有很多其它的魚類在這裡。反正不屬於寒帶魚類的基本都來到了南半球。就好比如鱈魚是屬於寒流魚類,它們可以在冰冷的海水中過冬就不需要秋末遷徙到南半球了。
這些都是屬於魚群的習性,很多有經驗的老漁民都是根據季節的交換,寒流暖流的交彙還有地理位置等等來進行尋找魚群捕魚的。
每一個老漁民都是海洋上的一個活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