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有麻袋的人家很少,有那幾毛錢都能買點其他物品了,反正糧食拿回家都是裝進櫃子裡,或者壇子裡面,花那些冤枉錢幹啥。
至於有麻袋的人,是在糧油站混到的,送糧食去公社倉庫,要將糧食扛上大鬥倒進去,趁人不注意摸一個裝進隊裡帶過去的麻袋裡一起帶回來的。
“家裡有櫃子,我們兩個人口糧也不多,兩只木桶完全裝得下。”
趙毅笑呵呵的說道。
“行,有地方裝糧食就行。”
吳蘭點了點頭,隨後讓自己閨女先給趙毅放糧。
放糧員也是農村八大員之一,屬於比較輕松的工作,平常基本沒有什麼事需要放糧員做,每個月一次的口糧發放。
剩下的日子都是看守倉庫,名義上是吳蘭閨女看守,實際上每天晚上都是李德全,或者兩個兒子輪流過來守夜。
守夜也不是整晚不睡,而是住在倉庫防止有人偷竊。
“小毅哥,你們這個月領不領菜油?”
李玉看向趙毅問道。
不是每個月都能領菜油,菜油半年才能領一次,一次差不多兩三斤的樣子,這個也不一定,看村裡種了多少菜籽,上交完才輪到村裡分,收獲多的時候分的菜油自然就多一些。
“家裡啥都沒有,不知道用什麼裝,等我回去弄個陶罐過來裝。”
趙毅一拍腦門想起了這事,連忙讓張靜先領著糧食,自己回去拿罐子過來裝油。
將糧油全都領回了家,張靜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這麼多東西以後都是她做主,臉上說不出的開心。
此時趙毅已經來到了雜物間,將爺爺留下的兩個壇子抱了出來用水開始沖洗。
放在雜物間也是吃灰,拿出來洗幹淨還能有別的用處。
清晨,太陽還未升起。
灣溝村水磨坊小道上就已經擠滿了人。
眾人揹著竹簍,挑著擔子,裡面裝滿了要磨的糧食,朝著水磨坊的方向前行,時不時有幾名婦人交談的笑聲。
水磨坊位於灣溝村的邊緣河邊上,巨大的木輪輪子在水流的推動下緩慢地轉動著。
眾人來到水磨坊門口時自覺地排成了一條長長的隊伍。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輪到了趙毅與張靜兩人。
張靜小心翼翼的的糧食倒入磨盤中,趙毅拿著木桶在出口接,磨坊裡有兩個磨盤,完全夠灣溝村眾人使用。
看著穀物被磨成細膩的粉末,張靜眼中滿是欣喜。
磨坊弄出來的糧食不如剛磨打出來的細,也沒有剛磨那麼快,得反複加工兩次。
等糧食打磨完,兩人這才挑著糧食往家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