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人與人之間靈魂溝通的語言,除了音樂本身的價值之外,還在於,音樂是其他內容産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影視、遊戲等,如果一個遊戲沒有好的配樂、電影、電視劇沒有好的配樂,就缺乏了一種靈魂,一種成為經典的組成部分。
而且,資料顯示,對於網際網路使用者而言,音樂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內容服務。
即使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音樂app也始終是最主要的入口級應用之一。
使用者對於線上音樂的依賴性極高:近八成線上音樂使用者每天都會收聽音樂,其中次,佔比最高;90的線上音樂使用者每天收聽音樂時長在半小時以上,其中,每天收聽音樂的時長以12小時為主,佔比33.7。
可以說,音,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所以,雖然音樂業務本身並不産生太多的收入,但音樂方面的佈局,林風卻從來不會輕視。
其實之前風行在上市前的幾次組織架構調整中,已經初步對音樂業務進行了整合。
成立了風行音樂,旗下包括了吾愛音樂網、吾愛音樂客戶端、風華唱片、藝人經紀、無線音樂事業部等。
但隨著與騰訊的合併,qq音樂也納入了公司旗下,再加上諸多的參股公司,還是顯得架構紛亂,沒有形成合力。
而且,在行業影響力和版權、曲庫的規模上,也並沒有達到林風期望的高度。
林風思考之後,決定從整合唱片公司和音樂客戶端兩個角度入手。
…………
以林風如今的眼光,小打小鬧,已經不是他的風格了。
看了趙一華等提交上來的研究報告之後,他把目光對準了傳統的全球四大唱片公司。
原因很簡單,四大唱片公司擁有著海量的音樂版權,而對於網際網路音樂産業而言,版權就是資源,就是核心競爭力。
不過,四大唱片公司可不是易於之輩。
sony bg,前身為成立於1888年的哥倫比亞唱片,1968年,日本索尼公司入股,改組成cbssony唱片公司。1988年1月,在董事長盛田昭夫的主導下,索尼陸續並購了c101nove.bssony百分之百成為索尼旗下音樂部門,並更名為sony usic。
2004年11月,由時任美國新力董事長霍華德.斯金格主導,新力音樂與全球媒體鉅子博德曼旗下音樂部門101nove.g音樂娛樂公司新力博德曼)。
sonybg在全球擁有許多站在樂壇頂峰的天王天後級別藝人,在歐美地區擁有邁克爾傑克遜,estife,布蘭妮,碧昂斯,麥莉·賽勒斯,亞瑟小子,詹妮弗洛佩慈,粉紅佳人等歐美王牌天王天後,在亞洲則有周傑倫,中島美嘉,初音未來,楊丞琳,蕭亞軒,羅志祥等新時代天王天後。
不過,sonybg背後的索尼公司,財大氣粗,並不是一個好的收購物件……
與索尼bg相同,有著強大背景的,還有華納唱片和環球唱片。
華納唱片原屬於時代華納集團,在2004年3月,時代華納正式將旗下的華納音樂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由前任環球universa)集團總裁小艾德加·布隆夫曼edgar bronfan jr.)領導的美國布隆夫曼投資集團,
華納唱片在中國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1991年臺灣著名本土唱片公司飛碟唱片被華納音樂集團控股,1996年正式收購飛碟唱片,標誌著華納全面進軍華語樂壇。
2000年,華納把目光伸向了臺灣和內地市場,在兩地分別簽下張惠妹、那英兩位大牌,更成功打造了人氣小天後孫燕姿,加上鄭秀文坐鎮香港,構成了華納獨一無二的“天後宮”。不過,2005年開始,隨著眾多天後的離開,華納音樂相比之前,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只有f.i.r.、辛曉琪支撐著臺灣華納的“天後”旗號。
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 usic group),原本只是環球影業旗下的一個部門。1998年,環球影業購入專門出版古典音樂及流行音樂唱片的寶麗金唱片公司poygra),合併改組成為今日的環球唱片universa usic group)。旗下還設有正東唱片、新藝寶唱片及上華唱片三間附屬子公司。
2000年,維旺迪收購了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的環球影業,成立維旺迪環球,所以現在環球唱片隸屬於法國維旺迪集團。
無論是索尼、維旺迪集團還是布隆夫曼投資集團,都是資本大鱷,不會輕易出手旗下的音樂産業的。
反而是ei百代,現在是個非常好的機會!
ei百代唱片,成立於1897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前身是英國留聲機公司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1931年,兩家唱片公司決定強強聯手,合併成eectric and usica industries,簡稱ei。
2007年,泰豐資本terra firi,新老闆蓋·漢茲上任後在全球範圍內裁員2000名。由於不滿公司新的財政政策,滾石樂隊等藝人選擇與ei解約,羅比·威廉姆斯、dpay等也先後參與了抗議或罷工,但這些並不能撼動新老闆的“節流”政策。
繼泰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的經營業務關閉後,中國成為下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