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基本上國內現在活躍在頂層的這些新生代商界大佬們,像楊元慶、郭廣昌、馬雲等人都是60年代人,都和林風有年齡差距……
像林風這樣的“妖孽”,26歲首富,28歲就是全球前十大富豪,國內也沒有第二個了。
全球範圍內,可以和他媲美的,也就是當年的蓋茨、喬布斯,現在的拉裡佩奇、謝爾蓋布林,還有未來的小劄了。
說起這個,林風笑道:“這事兒我還一頭霧水呢,ibc到底怎麼回事,我還想請王總給我講講呢,您可是老前輩了!”
話題轉到這兒,王建宙也輕松和興奮起來。
<101nove.了,說起這個略顯神秘的組織,他是滿口贊譽。<101nove.,是和彼爾德伯格俱樂部biderberg group)齊名的全球商界精英圈子。
不同的是,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偏向政治和國際事務,是由美國和歐洲的銀行家、政治家、商業領袖、媒體巨擎和著名學者所組成。他們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由羅斯柴爾德和洛克菲勒逐一挑選出來的,這些人很多同時又是美國外交協會、朝聖協會、圓桌協會和三邊委員會的成員,素有“全球影子政府”之稱。<101nove.的特點是,清一色由頂級企業ceo組成,而且要求必須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橫跨製造、金融、生物制藥等行業。雖然成員只有100人左右,即使經過多年的增選,如今到了112人,但這些人總計掌握著超過2萬億美元的市值!<101nove.才會被稱為“ceo參議院”、“ceo紅衣主教會”。
當然,這兩個組織之所以齊名,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神秘!
王建宙給兩人詳細講起了ibc的由來:<101nove.起源於2001年,在當年的達沃斯年會上,一群製造業和金融業的巨頭公司ceo,在美國鋁業主席克萊因菲爾德的主持下,在論壇間隙來到一家度假酒店聚會,利用整個週末閉門討論世界性的商業命題。他們達成了兩個共識:
一、達沃斯已經太公開太喧嘩了,以後應該繼續舉辦這樣的小規模聚會;
二、參與者可以不是名人,但必須是當權的世界級企業ceo。
2001年正是世界經濟的黃金歲月,這批來自制造業和金融業認為,如果有影響力的領導人能在聚光燈外背後實際控制世界經濟走勢,那麼,這個經濟黃金歲月將可以繼續下去。
於是,一個脫胎於達沃斯,但是隻允許頂級ceo加入,實行嚴格邀請制的小團體開始形成。
創始成員以達沃斯為幌子,將這一組織命名為”國際工商理事會“ibc)。
此後,每年1月達沃斯論壇期間,ibc同時召開閉門年會,分析商業和經濟形勢。
會場一般都設在達沃斯附近的頂級賓館,這樣可以方便聚集各位ceo,同時避開媒體聚光燈和避開好奇的民眾。<101nove.年會從來不公佈開會地點,每次開會時,會場遍佈武裝警察與保安,酒店附近禁行。與會者要透過多層關卡盤查才能進入。<101nove.成員下榻的賓館在會議期間停止向公眾開放,所有非ibc成員的客人必須退房,臨時僱員們則被遣送回家;留下的工作人員,不準私自看望任何與會者,不能與任何ibc成員交談——除非被叫去問話;如果透露任何與會議有關的資訊會立即被掃地出門。
和達沃斯的熱鬧,公開,社交性不同,ibc不歡迎一切媒體拍照或採訪。理事會的宗旨,就是在達沃斯之外,提供一個更私密的場合,只有這樣才能使與會者暢所欲言,不用擔心發言內容被記錄下來,或被公開報道。而如果媒體參與進來,與會者就會被迫以新聞稿的論調發言。
名利場雜志vanity fair)一位記者曾試圖闖入會場被保安帶走,還有一位ceo由於不慎透露了會議內容,被要求離開工商理事會。
為保密起見,被邀請者需要離開達沃斯論壇主會場獨自前來,不能帶副手或者加人,個人助理不能出席會議,閉門會議往往召開一天,吃飯也必須在會場酒店內進行……
王建宙講的興起,林風和楊元慶則聽的頗為吃驚。
就連本來他們談話,躲在一邊看電影的葉薇語都被吸引了過來,她坐在林風旁邊,好奇的聽著王建宙的講述。
“聽起來好神秘啊!是不是就像小說裡那種,什麼骷髏會、共濟會一樣的秘密組織啊?”葉薇語驚訝的問道。
王建宙搖頭笑道:“當然不是,其實這只是外界的一種誤解,之所以ibc不希望被媒體報道和為外界所知,是希望與會的人都可以放下一切束縛,暢所欲言。實際上我們討論的話題大多數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比如,去年閉門會議的時候,我們討論的話題一個是“全球天氣變暖及企業界的責任”,另一個是金融市場和企業管制問題,這兩個話題,其實關於兩個大環境的討論:人類生存環境和企業生存環境。前一個著眼於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後一個聚焦是社會對企業的影響。實際上也正是當代企業生存和發展兩大主題,也是企業影響世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大問題。”
王建宙感慨道:“這兩年來,中國企業的崛起已經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這次林總的入選,也可以看出。實際上作為一個主張長期,講究持續影響力的巨頭私密會議,理事會之前對網際網路企業是非常謹慎的態度,只有谷歌的施密特前年加入,這次林總加入,也算是咱們國家第一個網際網路公司了。”
說到這裡,他看著林風,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或許之前,他對於林風的觀感,是不是因為是本國公司的緣故,有些看低了?
實際上,無論是從風行集團公司的市值,還是林風現在在全球商界的影響力,比起蘋果也差不太多了……
或許,中移動和酷風的合作,真的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林風則顯得比較平和,他倒是沒覺得加入ibc有什麼了不起的,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他還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