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nove.就是智慧手機的命門。
而晶片部分,手機廠商是沒有能力自己生産的,只能尋找晶片廠商來合作,比如inter、高通、三星、聯發科等。
也就是說,這些擁有晶片專利和製造能力的廠商,實際上掌控著智慧手機産業鏈的最上游高通、三星、聯發科都是基於ar中,基帶又是核心。
畢竟,首先要能打電話,才算得上是手機,而晶片中決定通訊的就是基帶。
在智慧手機發展的初期,移動晶片市場百花齊放,但德州儀器、英偉達這些廠商最終因缺乏基帶還是被市場所淘汰,相反高通則憑借基帶一舉坐上移動晶片市場的龍頭寶座。可見某種意義上,基帶晶片才是廠商最核心的競爭力,甚至決定了生死存亡。
正是憑借在通訊基帶上獨有的專利優勢,高通在智慧手機産業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全世界的智慧手機製造廠商都要給高通支付專利費,人稱“高通稅”……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人們常說的,“繞不開的高通”。
而通訊基帶還有很多基礎通訊協議的專利,是分佈在通訊和手機領域老牌巨頭手中,如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高通、北電、西門子等,智慧手機的專利費用中很大一部分都給了這些公司。
另外像ifi802.11、藍芽、gps等,都會涉及到大量的專利。
所以在晶片和基帶通訊專利這兩部分,智慧手機廠商絕大部分都是受制於人的——就連蘋果也不例外。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蘋果要和谷歌搶北電,谷歌失去北電後收購了摩托羅拉,微軟則收購了諾基亞。
大家都在搶基礎專利,加深自己的護城河。
<101nove.,智慧手機還有一個非常核心的元件,那就是——螢幕。
智慧手機區別與以前的功能性手機,最大的一個不同就是沒有實體鍵盤,而是透過一塊大螢幕來實現所有的操控,所以觸控顯示屏對於智慧手機的重要程度僅次於soc,
同時,螢幕也是整個手機材料和製造成本中,最貴的部件。
而在這個領域,韓國和日本企業幾乎獨霸天下,三星、夏普、g和jdi,被稱為“四大家”。
關於螢幕,也就是顯示面板這個行業,要是單獨展開它的歷史,那足夠寫一本厚厚的書。
<101nove.rt陰極射線管)誕生,隨後這一技術被運用在電視和電腦顯示器上顯示圖案開始,面板行業的發展就在不斷的更替,從ed發光二極體)到cd液晶顯示器)和pdp等離子顯示器),技術一直在更新換代。
而觸控屏也是面板其中的一個分支。
和麵板一樣,觸控屏也是美國——日本——韓國——臺灣——大陸的轉移路線。
美國人最早研發和使用觸控屏技術,但是高昂的人力成本,使得美國雖然有世界上觸控屏使用量最大的蘋果和微軟,本土觸控屏出貨量卻只剩下不到7。
日本人曾一度在觸控顯示屏産業具有壟斷地位,極盛時期幾乎壟斷了全球70的産能,但後來也漸漸日薄西山,僅在上游原材料、裝置方面一息尚存。
接著是韓國和臺灣的奮力追趕。三星、g等公司現階段在觸控屏的領域佔據著主導地位,臺灣的一些面板廠商如友達、奇美等廠商也有一定的份額。
基本上,國內的螢幕廠商還要再過幾年,才能靠得上。
但現階段,林風和酷風科技也只能選擇這些日韓或者臺灣的公司來提供手機的觸控屏。
不過,令人鬱悶的是,像三星這種巨頭,自己有晶片、自己有螢幕,自己還生産手機……,這就導致手機廠商在原材料供應上要受制於人。
舉個例子,如果酷風從三星採購螢幕,三星肯定是將最好的産品先用給自己,然後供給蘋果,剩下的才會供給酷風。
所以林風第一選擇,是先和夏普或者g、jdi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