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李東、王浩二人來說,更希望聽到林風對整個公司下一步發展的想法。
林風不在,兩人才感覺到身上的壓力之大!
沒有林風在旁邊一錘定音,拍板決定,指點方向,兩人掌控這麼大的公司,市場競爭無處不在,行業監管如泰山壓頂,未來到底該怎麼走,兩人都沒有林風那樣的信心和眼光。
這才發現有林風在的日子,只需要聽他的安排,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是多麼幸福!
一個人的能力一定是有一個邊界的,在邊界範圍內,可能很多事情都遊刃有餘,得心應手。那是因為在這個範圍內,所需要的知識、調動的資源、面對的情況複雜度都是他能夠應付的。
但如果超過這個邊界,就壞了。
歷史上有個非常有名的關於人的能力邊界的故事,就是“韓信用兵”的故事。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和韓信經常探討帶兵打仗的策略,一次在評論諸位將軍帶兵能力時,劉邦問韓信:“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如何?”曰:“臣多多益善耳”。
劉邦自己帶領大軍與項羽對戰,每戰必敗,直到拜韓信為將後,才反敗為勝,連戰連勝,最終敗項羽於垓下,奠定了漢室江山四百年基業。
不過,這只能說明劉邦在用兵打仗方面的能力邊界不大。
人的能力,除了邊界之外,還有側重點。
一個人或許在技術上邊界很小,但在管理上,邊界卻很大!
任何一個王國的誕生,僅僅靠一個方面都是不夠的。
帝國王朝如此,商業王國也一樣。
劉邦雖然帶兵不行,但他擁有作為一個組織領袖,最重要的能力,用人!
在這方面,他的邊界堪稱無窮大!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正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林風覺得在公司的發展上,也同古時候的王朝建立般,必須有一群堪稱人傑的文臣武將。
這也是他一直非常注重公司人才的蒐集和挖掘。
而他最重要的兩個助手,李東、王浩,就是如此。
還拿漢室開國來做比喻:
李東就相當於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管理),不絕糧道資本運作),是文臣之首;
王浩就好像韓信,戰必勝、攻必取彩鈴、ff,研發了一系列公司的核心産品)武將之尊,網際網路時代,技術和産品就是百萬大軍,可以攻城拔寨!
林風只缺一個張子房一樣的“軍師”,此為憾事。
想想李嘉誠的軍師袁天凡,幕後操盤,18天上演空殼公司盈科數碼“蛇吞象”並購資産數千億港幣香港電訊的商業奇跡。這樣的人才,萬裡無一,林風目前的名望資歷,還真找不到啊!
沒辦法,他只好兼顧了運籌帷幄的重任。
還好他重生而來,戰略眼光可以說無人能及,勉強夠用了。
所以,只要能用好這些人,林風就有信心一步步走上自己的目標,巨頭之位!
一直以來,林風都很重視和李東、王浩的交流,盡量給予兩人足夠的尊重,合夥人的地位,和財富上的分享。
三人合作了3年的時間,如今已經形成了彼此之間的默契,這也是林風比較欣慰的一件事。
“joe,這段時間我不在國內,夢龍又遇到信産部新規,整個行業受到沖擊,你努力維持局面,辛苦了!”林風溫和的道,親自沖好茶後,給李東遞過一杯。
“還好,當時的確有些擔心,不過您在電話裡讓我們不用緊張,全力抓緊各省市的彩鈴營銷活動,果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李東笑道。
林風點頭:“今天我提出股票回購計劃,joe,你應該猜到我的用意了吧。”
李東點點頭:“股票回購雖然是提升股價的手段,但最重要的還是為私有化做準備吧?林董,我們要開始在無線增值行業收縮了嗎?”
李東心底有點莫名的黯然,畢竟他是夢龍的ceo,作為一家美國上市公司的ceo,獨當一面的感覺還是很好的。
林風能夠感受到他的心態,笑著寬慰:“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我估計至少要到06年以後了,joe,到時候聯絡金融機構,組建私有化財團,還需要你的全力投入啊。今天私下裡咱們兄弟聊天,包括老王,我也跟你們套掏心窩子,說點心裡話。”
他的這句話令李東、王浩都神情一肅。
每次林風這樣說話時,隨後丟擲的都是令人震驚的龐大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