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那十五分鐘,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那個負責提問的專家,嘴巴微張,半天沒合攏。
他準備了好幾個備選問題,每一個都自認極難,足以讓任何記憶天才鎩羽而歸。
可第一個問題,就被林辰星如此輕描淡寫地破解了。
“第二個問題。”最高領導的聲音打破了沉寂,他的語氣聽不出情緒,但微微加重的音節顯示出內心的不平靜,“資訊流中出現的古埃及聖書文符號片段,請解讀其可能含義,並說明其與其他資訊如近期中東地緣政治新聞的潛在關聯性。”
這個問題,難度再次飆升!
聖書文,早已失傳的古老文字,即便是專門的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也需要藉助大量資料才能進行解讀。
而且,還要將其與毫不相干的現代時事新聞聯絡起來?
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考驗的不僅是記憶,更是知識儲備、聯想能力和分析能力。
所有人都認為,林辰星這次必然會被難住。
然而。
林辰星幾乎沒有任何思考時間。
提問話音剛落,他便開口了。
“該符號片段,源自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晚期,阿瑪爾納時期。主要符號為‘生命之符’安卡、‘力量’權杖和‘穩定’的傑德柱。”
“標準釋義為:‘賦予永恆的力量與穩定’。”
“但結合阿瑪爾納時期宗教改革背景,以及該片段在資訊流中出現的上下文緊隨量子計算突破和基因編輯倫理爭議之後,其引申含義更傾向於:‘透過非傳統手段宗教或技術追求永生的力量與秩序’。”
“至於與中東地緣政治的關聯——符號片段出現前,資訊流展示了某中東國家秘密啟動‘方舟基因庫’計劃的新聞。
該計劃旨在極端災難下儲存人類及地球物種基因。這與聖書文的引申含義,在‘應對末日,尋求永續’的層面上,存在某種哲學和戰略層面的隱喻關聯。”
他的語速不快,但每一個字都清晰無比。
分析得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從古埃及歷史背景,到符號的標準釋義,再到結合上下文的引申解讀,最後竟然還能和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中東新聞扯上“哲學和戰略層面的隱喻關聯”。
這已經不是解讀,這是在進行跨學科、跨時空的深度資訊挖掘和意義重構!
觀察室內,鴉雀無聲。
那位提問的專家,臉色已經由震驚轉為蒼白。
他原本只是想用一個極其冷僻的問題難住林辰星,根本沒指望他能答出來,更別說進行什麼關聯分析了。
可林辰星的回答,不僅準確解讀了符號,還給出了一個聽起來……似乎還有那麼點道理的關聯解釋。
即便這種關聯是基於“隱喻”層面,但其展現出的知識廣度和思維跳躍性,已經遠遠超出了“天才”可以形容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