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星仿似未覺。
他調整了一下坐姿,讓自己處於最放鬆,也最專注的狀態。
鈴聲響起。
理綜試卷發了下來。
厚厚的一沓。
林辰星拿到試卷,依舊是先快速瀏覽。
物理部分的計算量很大,涉及多個模型。
化學部分有不少有機推斷和實驗設計,考得很細。
生物部分則側重於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文字資訊量巨大。
對於普通學生而言,能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並且保證正確率,就已經相當不易。
林辰星的筆再次動了。
速度和之前考數學時,別無二致。
物理選擇題,好比在腦中過了一遍資料庫,選項瞬間鎖定。
計算題,複雜的受力分析和能量轉換,在他眼中簡化為清晰的物理影象和簡潔的公式。
化學部分,有機物的結構式,反應方程式,實驗現象的分析,他信手拈來,幾乎沒有遲滯。
生物部分,龐雜的知識點被他精準提取,遺傳機率的計算,生態平衡的分析,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他的大腦,此刻仿似一臺多執行緒處理器,同時處理著來自不同學科的資訊流。
重生帶來的不僅僅是記憶。
更是對知識體系的宏觀把握和深層理解。
這使得他能夠輕易地看透題目的本質,找到最高效的解題路徑。
時間流逝。
考場裡,大部分學生還在物理或化學部分奮筆疾書。
林辰星已經翻到了生物部分的最後一題。
那是一道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綜合分析題,材料新穎,設問刁鑽。
即便是頂尖學霸,也需要仔細閱讀材料,反覆推敲。
林辰星只看了兩遍材料。
然後,他直接在答題卡上寫下了答案。
邏輯清晰,論證嚴謹,甚至隱隱超出了高中生物教學大綱的範疇,涉及了一些更前沿的觀點。
這又是他刻意為之。
他需要持續展現自己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