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古之人皇劃九州,治天下,安萬民,為天下主。然後輩不肖,社稷破碎,國土淪喪,天下土地豪傑相爭。今天賜英賢為臣之輔,命臣一統九州,光復祖宗之業,諸臣亦再三懇切,臣雖無意,不敢辭也。是以今日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祗,改國號為商。”
長安城外,鐘山之陽。
一座高臺矗立,臺高三層,按三才之象,分八卦之正,中設皇天后土之位,旁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按號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立於其地。前後有十杆號,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於本位。
大齊文武,齊立於高臺兩旁,面色肅穆。
魏王面色威嚴,身著朝服,立於臺上,禱告上蒼。
代替溫國公,成為大齊武將之首的紀仁站在武將一列的第一人,抬頭仰望蒼穹,見著高臺之上,五彩雲霞匯聚,四面八方的氣運籠罩,大齊原有的國運金龍在蒼穹翱翔,然後漸漸化作一頭玄鳥虛影。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大商,立。
大劫也就真正拉開序幕。
截教下場,輔佐大商,一統八荒,諸仙隕落。
魏王讀完祭文,當即將其焚燒,祝告天地。
祭文燃燒,又見香菸籠罩,空中瑞靄,氤氳滿地,天生異象,地有奇景。
祥雲湧動,瀰漫蒼穹,充斥寰宇,六國之內,無數百姓看到這一幕,紛紛露出驚歎之情。
而齊國之外的其餘五國強者紛紛露出震驚之色。
尤其是宋國,滿朝文武面色慘白,如喪考妣。
與此同時,三界之中,但凡大羅金仙,都在冥冥之中聽到了一聲響亮的鐘聲。
無數神聖紛紛將目光投注到大齊,看著高臺之上的魏王,面色凝重。
大劫如浪,大浪淘沙,不知這一次有多少人死在這大浪之下,又有多少人可以鯉躍龍門。
九重天上,玉帝目光落下,嘴角微揚,終於開始了,氣運匯聚,這三界的汙濁之流正好一併除去。
上一劫的天帝是能力不夠,但不代表他做的事情是錯的。
只不過,這一劫紂王、武王出自一國,未免太微妙了。
還有個渡過五十道天雷的二郎真君也出自這一國,偏偏他供奉的還是黃角,真是有趣。
不知道是想到了什麼,玉帝的面色更加微妙。
而魏王尚且不能感應到如此多的目光,他只真切地感覺到一股玄之又玄的氣運籠罩在身上,明明還是一樣的長相,卻更加得霸道強勢,帝王之威自然流露,威壓八荒,儼然九州之主,身後一尊法相虛影浮現,其高萬丈,身披黑袍,看不真切面容。
又有一股奇妙的氣場湧動,從魏王身上散發而出,籠罩高臺附近。
紀仁眉頭微微挑動,在這股氣場的壓制下,他一個堂堂真仙,竟然被壓制了一成的力量。
抬頭看著高臺上的魏王,紀仁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封神演義裡,紂王那麼囂張了。
魏王現在不過是匯聚了一個大齊的氣運,就能壓制他一個真仙的力量,要是真的成為人族之主,氣運在身,便是聖人也奈何不得他。
心中感嘆,紀仁忽然感覺到身上也有一股與眾不同的氣運降臨,福至心靈,以往修煉上的一些不解迎刃而解,心中頗為意外,旋即心下思索一陣,又是恍然大悟,魏王成為商王,整個大齊氣運也隨之上漲,他這個大齊武將第一人,自然有一部分氣運提升。
想到這裡,紀仁看了眼對面的諸葛清嵐,發現果然如此,只見著諸葛清嵐頭頂氣運明顯增加。
“萬歲。”
就在這時,不知是誰喊了一聲。
滿朝文武當即山呼萬歲,紛紛跪倒於臺下。
紀仁見狀,面色微變,一個身外化身法用出,化身跪拜,本尊離開。
這個時候,不跪不合適,破壞大典,但要是跪了,紀仁接受不了。
所以,閃。
反正在人間,沒人能看破他的法術,他還很貼心地用李代桃僵之法,替代了下諸葛清嵐,拉著諸葛清嵐一起離開。
而魏王並不知曉這一切,看著諸葛清嵐和紀仁一起山呼萬歲,說不出的滿足,看著臺下眾人道:“仙界兇險,朕入仙界能安然迴歸,全賴截教相助。即日起,我大商上下皆供奉上清靈寶天尊,以上清為第一神明。”
眾人轟然應是,雖然有些突兀,但問題不算大,畢竟大齊本來一直是供奉道教的,如今只是把三清變成了一清。
“秦、明、宋三國素來蠻橫無理,連番侵犯大商疆土,士可忍,孰不可忍。即日起,朕御駕親征,討伐三國,不破其宗廟,誓不班師。”魏王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