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仁疑惑,但又不得不挺身而出,攔在兩個法相之間,不管怎麼樣,這兩個法相,他都要。
一個都不能失去。
洪水滔滔,共工法相越發強盛,而楊戩法相桀驁的意志也格外突出。
紀仁摻和在中間,不斷端水。
不知過了多久,又有光輝湧動,共工光輝進入第一相宮之中,與楊戩法相打了個照面,然後拐了個彎,又麻溜地進入了第二相宮。
紀仁看到這一幕,有些錯愕地眨了眨眼睛。
怎麼說呢?
莫名的有一種為老不尊的老大爺去調戲晚輩的感覺。
不對,是傳承和共鳴。
看著共工法相身上不正常的光輝,紀仁眉頭一挑,連忙在心中道,然後那層光輝才漸漸恢復正常。
看到這裡,紀仁不禁滿頭黑線,你大爺的。
不過看著共工意志有條不紊地進入體內,而楊戩也和共工和平相處,紀仁心裡大大地鬆了口氣。
和睦相處就好。
說起來,這兩個法相是有不少的相似之處。
二郎神法相,治水起家。
而共工不用說了,水神共工,治水第一。
大家在專業上,有共同話題。
二郎神,天家皇親。
共工,正宗炎帝后裔。
二郎神,桀驁不馴,戰力超凡,和孫悟空、哪吒三個,在前世被戲稱為天庭三大反骨仔。
但要真說反骨,這三個人合在一起,估計都沒有共工反骨的十分之一重。
共工雖然號稱水神,但官方的水神並不是他,而是玄冥。
《左傳》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淮南子》載“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
無論是四時之神,還是五方上帝的輔神,正經的北方水神都是玄冥,而不是共工。
共工在古代典籍裡,是和顓頊爭帝落敗,怒撞不周之山的亂臣賊子,是被帝堯流放和驩兜、三苗、鯀並列的四罪,是在舜的時候,掀起滔天洪水的罪魁禍首,是大禹治水的源頭。
有些人是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有些人是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而共工可能是創業未半,中道黑化。
一開始還是有正義名聲的,身為部落首領治水有方,但到後期名聲就急轉直下,成了治水最大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