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獲勝,皆賴諸將用命,而論首功,當歸伯義。千里奔襲,破永安,襲紫郡,剿董賊老巢,救漢王諸將,射殺賊軍天王北宮宗震,如今更救朕於危難之際,射殺李賊,破貔貅結界,護朕安寧,又滅敵軍,生擒賊將,古之名將,莫過如此。”
紀仁擒拿先登營將軍回來之後,剩下來的事情,便簡單多了。
將威國公等一眾天王拉出來,然後不斷潑水,成功地讓他們在董操之前醒來。
如此一來,董操在他醒來之前,就被威國公一群人給綁了,而其餘士兵,更是被就地擒拿。
在得知老家被破了之後,西涼士兵士氣立時低靡,乖乖投降。
至此,西涼之戰,徹底告一段落。
戰役結束,接下來的事情,自然便是論功行賞。
紀仁自然而然地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功高莫過於救駕。
救駕之功,古往今來都是大功。
何況,紀仁還殺了李詡這禍亂天下數十年的幕後元兇。
就算是荀方這大齊西涼之戰的棋手都不敢跟紀仁搶這首功。
“自古明君出賢臣,若無明君,縱有岳飛之勇,于謙之智,亦令人惋惜哀嘆,臣有此功,上蒙陛下器重,下賴諸將用命,故有此運,不敢居功。”紀仁按照常規禮儀,御前客氣道。
“伯義忠勇,豈是簡單的運之一字可說?此番結界之內,赤霧瀰漫,內有幻境,外有敵寇射殺,若非伯義忠勇,一馬當先,最先衝入軍陣之中,又豈能自保,更遑論庇護朕?”齊帝含笑說道,與此同時,目光瞥過魏王、漢王,人家一個姓紀的,衝在最前面,你們兩個姓張的,倒是還沒有人家衝得快啊?
怎麼真的想看朕死,然後回去發動玄武門兵變去?
魏王、漢王齊齊色變,面色尷尬。
這個,紀仁衝得快,那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人家是先鋒呢?
尤其是魏王,他衝得也快,就算不為了自家老爹,他還想收荀方呢。
不過,這個委屈,他們默默地承受了,不敢說出來。
畢竟,齊帝這警告的意味很明顯,同時也是告訴大家,紀仁忠心耿耿,一心為君,所以自有福運庇佑,危難來臨的時候,他的部隊受到的損失最少,反而是那些在後面,沒有衝進來的,受到的損失最大。
所以,要忠君,忠君自有天子福運庇佑。
這個,魏王和漢王都不信,但他們都是這套理論的支持者。
因為他們都想成為那個君。
所以,他們兩個人不僅沒有反駁。
魏王主動開口道:“清勇伯忠心耿耿,西涼之役,不僅救了我們,更救了父皇,戰功赫赫,兒臣以為清勇伯此功足以封為公爵。”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側目。
大齊沒有異姓王,所以公爵已經是大齊最高的爵位。
而且侯伯子男四等爵位,傳給下一代的時候,都會依次下降一等,唯獨公爵不會。
所以大齊都在限制著公爵的爵位,非軍功不封。
紀仁如今才十九歲啊,十九歲封公爵,這放在大齊都是史無前例的事情。
而更關鍵的是,這個提議是魏王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