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之中有兩人出演的是女角色,卻因三人出色的相貌與精緻的扮相而看不出任何違和感。道具也都是盡善盡美。是以在初開始之時,戲就抓住了呂嗣榮的眼球。
臺上一邊唱,扈孫元一邊在旁解釋指引,因聲兒控制得極好,所以並沒有打擾到呂嗣榮看戲。
“君,你又是好道德,又是好文采,典盡家財,寄意金釵,郎君此去赴京師,即將功名考回。妾願長等斯,此身望卿莫相負。”臺上崔小釵正含情脈脈地與高阮唱出這段唱詞。
“王爺您瞧,這高阮與崔小釵啊本是同鄉的青梅竹馬,後結為夫妻。高郎彈阮,小釵說他曲風錯了,高郎才發現了錯處。兩人就是這樣兒認識的。”
果然高阮就唱:“曲風有誤時,小釵顧盼矣。男兒莫將情義訴,但思幾時歸回。只訴小釵我已付你心中情,不曾片刻消弭。他日功成名就,不將爾恩忘記,此去窮赴,但求榮歸。”
呂嗣榮看得還算津津有味。
高阮挎著包袱離去,崔小釵垂淚涕泣。連呂嗣榮也不由得為她難過,因此坐直了身子。
“這崔小釵啊,是個可憐姑娘。她原本家窮,卻願意將家産典賣供高阮趕考,真是十分難得了。”扈孫元邊解說邊感同身受地嘆息,說得呂嗣榮連連點頭。他一貫不曾多看情情愛愛的故事,這頭一回被吸引住了全部心神。
這是三花團今天唯一的觀眾,也是他們出道以來最重要的觀眾。見他看得動情,三人在臺上演得更加賣力。
高阮風度翩翩,英氣俊逸,是個翩翩佳公子,不論是容貌還是氣質都叫人見之忘俗。
崔小釵一身荊釵布裙,雖臉蛋絕美,卻又兼著窮苦女子的老實,本分。
還未出場的支博彬叫人猜著想著,不知道他的出現會給劇情帶來怎樣的轉折。
扈孫元雖然是個行動緩笨又唯利是圖的胖商人,可他的泰葉園卻是姑臧戲園中的泰鬥。
他收攏大大小小的團社在麾下,蕭季淩他們往上好幾代的師父都是這裡的角兒。
扈孫元雖然把錢扣得很緊,但他從來不在戲臺場子這邊省,道具是能精緻就精緻,臺下的座椅是能舒服就舒服。
皇家辦了多少回堂會都沒能讓呂嗣榮愛上曲藝表演,這回卻是讓他把心放了進去。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表演的人是三花團,他主動想要去了解他們,欣賞他們的表演,特別是蕭季淩。
臺上臺下判若兩人,臺下的他就是個皮猴子,臺上表演的他卻能綻放出那樣奪目絢麗的光彩。
最終,在彼此的不捨之中,高阮和崔小釵還是分離了。戲臺靜靜落下帷幕,高阮和崔小釵各自從戲臺的兩邊退場。
帷幕再次拉高,此際戲臺上已經沒有了崔小釵。
此後的幾折戲沒有搶眼的內容,主要就是交代故事劇情的發展:高阮前往了京城,找到了旅宿,參加了科舉,高中了狀元。
呂嗣榮看著眼前一個又一個摺子經過,一個又一個畫面略過,他不覺沉醉其中。時光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度過了,很快就到了戲目的下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