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後來他學會看得懂對方出手的徵兆,受傷的情況才慢慢減少。本來最不會的用的“馬革裡屍”,成了他最善長的招式。後來就連林仲施展同一招,反應都未必比他快。
使槍的大漢,本來就失了先機,又被武承光沖進身旁,連續被近身短打,讓長槍的優勢成了劣勢。
想要抽身拉開距離,都被武承光先看破,攻其所必救。讓他在連續失招下,被武承光一招“寸步不離”打飛大漢手中的長槍。
武承光趁勝追擊,長劍快速的連刺六劍,在使槍的大漢的肩上,留下六道淺淺的劍痕。
這招在“浴血劍法”裡叫做“六出祈山”,是唯一的一招,敗敵而不殺敵的招式。
武承光收劍回鞘,道:“你輸了,退下吧!”
雖然打贏了,武承光卻不想取對方的性命。他已經證實了自己的實力,這就夠了。
但是武承光的在使槍的大漢的耳裡,實在諷刺之極。他練槍三十多年,今天居然敗在一個小鬼手上。
師門的期望,未來的夢想,都在這一刻全部破滅,他實在沒有臉再活在這世上。
使槍的大漢,臉色鐵青的看著被打飛的長槍,神色黯然道:“沒想到我槍魁,居然會輸在你這個小鬼手中!”
說完就舉掌往自己的天靈蓋打去,要自我了斷。
只不過林仲比他快一步,他手還沒舉起來,林仲已經把他打昏了。這次是使用火焰掌,才能比他更快一步,要不然林仲身法再快,也救不了他。
武承光首戰得勝,頓時豪情幹雲。他高舉著劍,看著其它二人大聲喊道:“還有誰敢接我的劍!”
這一戰讓武承光信心倍增,他知道他目前的武功已經確定達到一流的程度,假以時日,進入先天境界也不是件難事。
聽到武承光囂張的話,使盾牌的大漢跳出來道:“換我盾魁來試試你的本事!”
武承光看著這個使盾牌的大漢,原來他叫盾魁,那剛才那個就是槍魁了。怎麼他們的名字都有個魁字呀!
現在可不是深究名字問題的時候,這個盾魁把盾一放在地上,立刻把地給敲碎了一塊,可見他手中的盾有多重,才會有這種效果。
武承光可不敢小看這個的盾魁,他手上的盾牌看起來寛約一米,長約五米,外突內凹,上部水平,下部則呈燕尾形非常尖銳,是步兵常用的“燕尾盾。”
可是一般“燕尾盾”都是用紅鐵木或是椆木製造而成,質地很結實卻輕,它方便格擋且容易攜帶。
可是想到這個盾魁的盾,居然是鐵鑄的,而且周圍打磨的有若利劍的劍刃。它肯定不是單單用來擋兵器那麼簡單。
武承光觀察的不錯,盾魁的鐵是特別鑄造,重達百斤,平常人根本就舉不起來,更別說拿它來當作武器。
盾魁卻拿它似紙糊的,揮舞旋轉絲毫不費吹灰之力。
盾魁天生神力,可是頭腦卻很耿直,認準死理,不太會變化。所以百武門的門主,傳授他盾法的“簡單三招”,讓他不斷的練習。
盾魁學到這“簡單三招”,興奮的不得了。
因為他在百武門學劍不成,學刀也不成,試過了十幾種兵器,都沒能成功。原因無他,都是因為那些招式太複雜了,他根本學不了。
他一聽到門主教他的是“簡單三招”,心理認準了那一定很簡單,日夜苦練,果然練成了。
其實“簡單三招”,一點都不簡單。招式雖然只有三招,卻蘊含武學的至理。
第一招“如封似閉”可以擋住所有兵器的攻擊。
這招看起來只是簡單的格擋,卻需身法,心法、眼力的互相配合。才能達到敵進我阻,敵退我進這種滴水不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