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惠帝又病倒了,此次病症來勢洶洶,前所未有的兇險。這是一次由一碗藕湯引起的風眩症複發,原本是想替惠帝養養腸胃,但藕可能稍微不那麼軟,惠帝用完之後當天夜裡便發作起來。腹痛難耐,直至胸悶氣短,全身麻痺,再也動彈不得。呂後帶著琬兒匆匆自呂宅趕回太極宮時,惠帝已經陷入昏迷,不省人事,連沐陽真人的銀針都沒能再度喚醒惠帝的清明。
呂後大怒,斬殺了沾手過這碗藕湯的所有工作人員,採辦藕的監令,禦膳房的夥夫、廚娘,送湯的宮女,伺候惠帝喝湯的小黃門,只差把種藕的農夫也給抓起來了。烏泱泱殺了一大群人,把午門的空氣都給染上了血腥味。
可是,殺再多人也沒辦法喚醒昏迷的惠帝,經國師沐陽真人的認真檢視與診斷,結果讓人揪心不已——惠帝可能撐不下去了,大家做好準備吧!沐陽真人如此悄悄地知會了呂後。
蘇琬兒看見了呂後的沉默,她知道呂後在擔心什麼,呂後雖然與李家男人在朝堂上爭得尷尬又火熱,她實際上卻是最離不得惠帝的。沒有了惠帝,她連坐上那高臺的資格都沒有,呂後還沒有強大到可以明目張膽拋棄所有李家男人,自己獨當一面的地步,而且——
現在還不是擔心惠帝的時候。
根據上一世的軌跡,惠帝還能撐到明年冬天才撒手呢!如無意外,過不了多久,沐陽真人的銀針便能將惠帝從閻王爺手上再搶回來一次了。
可是呂後並不知曉這些內情,她的焦慮發自內心,她與絕大多數想篡位的奸臣不同,她深知自己如若想甩開李家直接上位會遇上什麼樣的阻礙。雖然眼下她已經是這帝國實質的主宰,但天下人依然當這天下為李家的天下。
蘇琬兒準確地猜到了呂後對這李家皇位的態度,卻沒能第一時間警醒到呂後對李家另一個男人地位的重新考量,以至於她沒能在第一時間再去提醒他,務必要進一步夾起尾巴做人。那就是——
太子李肇。
如今仗著皇位還在他爹屁股底下,李肇只能屈居太子府,任由呂後擺布。可是李肇與李硯不同,李肇桀驁又鋒利,再加上他於朝中影響頗大,呂後並不認為一旦惠帝駕崩,繼承了皇位的李肇還會如現在這般對自己伏低做小。
陷入重重危機的呂後終於意識到風中殘燭般的惠帝如若駕崩,會對眼下這脆弱的平衡態勢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影響。她再一次認真審視起自己以往最為重視的大兒子來,李肇與自己,孰輕孰重?
這是一個難題。
不過,不等呂後想明白這一千古難題,朝堂上新發生的一件事,就讓呂後堅決果斷地做出了抉擇——
李肇之前主持的大唐律法彙編,經上百名文書仔細精校後終於付梓。當李肇捧著一本嶄新的,散發著油墨味的大唐律法彙編呈於朝堂之上時,呂後的喜悅是發自內心的。
她捧起李肇主持編撰的這本律法彙編翻來覆去地看,愛不釋手。此律法彙編彙總了前朝及高祖以來所有的律令格式,並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調整。李肇召集了逾千士子逐字逐句對當下各地通行的律令進行了注釋與勘正,律例共計十二篇五百條,繼承了前朝“法令明審,科條簡要”的優良傳統,依禮治律,禮法合一。相較前朝的律法,李肇編撰的這一版,明顯臻於完善與成熟,呂後抬起頭沖下首的李肇笑意晏晏。
“太子辛苦了,太子與諸位愛卿為我大唐江山穩固嘔心瀝血,本宮代替皇帝陛下向太子及諸位愛卿致謝。”
呂後欣賞有才華的人,對自己兒子今日的表現也不吝贊揚。她的出發點是好的,原本李肇可以就勢跪下,沖呂後叩頭謝恩便萬事大吉,可是孤傲的李肇在看自己的母親不順眼時,無論她說什麼話,他都是不滿意的。於是李肇恭敬一揖後朗聲開口道:
“皇後娘娘過譽,編撰大唐律例本就是兒臣與眾大臣們的分內之事。大唐律例一準乎禮以為出入,只為得古今之平。如今天下太平,國運昌盛,國家與百姓更是需要弘揚德禮,正澆俗、拯頹風。以史為鑒,兒臣只是為了重塑兒臣心中最清明的禮徳天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