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舊事
夏稻花聞言,只好再三誠懇地跟姜氏道歉,得到了來自好哥哥夏五郎的三個響亮的腦瓜崩兒。
五郎故意沒留力氣,彈得她腦門兒都紅了。
姜氏一見,頓時淚眼婆娑地心疼起來。還嗔了五郎兩句,這事兒就算是揭過了。
不過,當一家子都坐了下來,樂樂呵呵地端起碗喝餛飩的時候,姜氏又忍不住開始對著夏稻花碎碎唸了。
夏稻花一邊吃著滋味鮮美的餛飩,一邊被迫聽了滿滿一耳朵各種“子女慘遭拐賣,導致家破人亡”的人生悲劇,頓時覺得有幾分消化不良。
尤其是,這些個故事,各個都有名有姓的,也都是真實發生的故事。
與夏稻花此時的生活,近在咫尺。
姜氏先講了個鎮上的富戶崔老爺的故事。
北關鎮上,原本有一家特別大的綢緞莊,老闆姓崔,大家夥兒都叫他崔老爺。
這位崔老爺,子嗣上有些艱難。
有一妻兩妾,多年耕耘,但卻只得了一個寶貝女兒。
小女孩生的粉狀玉琢,十分精緻可愛,性子又百伶百俐,崔老爺一家子,簡直把這孩子,當眼珠子一般疼。
大概在六歲左右的時候,被拐子拐了去。
崔夫人傷心過度,一下子就病倒了。
這一病,就再也沒有好起來。
崔老爺先失愛女、後喪愛妻,拿了些銀錢打發了兩個妾,自己個兒終日借酒澆愁,鋪子也顧不上開了,租子也顧不上收了。
沒幾年下去,身子骨就衰敗得厲害,家業也被他敗了個七七八八。
崔家族人說要安排子侄後輩來照顧崔老爺,結果來的人卻居心不良,名義上說要看顧他,實際上,卻是來謀奪他的家產的。
崔老爺就越發心灰意冷,有一回受了侄兒的氣,左想右想,只覺得人生無趣。便將自己屋裡的酒罈子都砸了,把所剩不多的家業,都賤價賣了出去。
崔老爺自己拾掇了個小包袱,帶了幾張薄薄的銀票,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走了。
這麼多年來,再也沒人見過當年的崔老爺。
夏稻花聽了,忍不住有些渾身發冷。
既然沒人知道崔老爺去了哪裡,也從來沒有人再見到過他,那麼,他真的是自己走了嗎?
不知是不是姜氏講的這樁舊事,勾起了眾人的談興,大家夥兒紛紛說起了自己見識過、聽說過的那些柺子造成的悲劇。
就連老太太周氏也講了一個:
“原本在縣衙後頭的二道街,開裁縫鋪子的許裁縫,家裡有一對雙胞胎兒子。
這本來是人人羨慕的好事。
結果有一天,這倆孩子在街上玩耍,一個錯眼不見,就被拐子拐了去。
許裁縫關了鋪子,挑著一副擔子去找兒子。
十幾年過去了,他差不多走遍了大楚,卻還是沒有找到兒子,整個人都已經有些瘋瘋癲癲的了。不過即便是這樣,他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回來,把他家的裁縫鋪子開門三天。
他家孩子是過年的時候被拐走的。
這三天,他不接活兒,只盼著孩子說不定能自己找回來。”
……
眾人聽著聽著,都沉默了。
夏稻花畢竟不是真小孩,最關鍵的是,她是有底牌的人,自然不擔心遇上人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