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麥種
姜家沒有分家,一大家子人都在一處過生活。
這居家過日子,哪有舌頭不碰到牙齒的,哪有勺子不碰到鍋沿的?
若不是有個擅長調和的大嫂居中調停,說不定也會像許多人口比較多的大家庭那樣,雖然還住在一處,感情卻早已悄然疏遠。
沈氏和大嫂喬氏不但給姜氏的幾個孩子預備了新棉衣,還給姜氏另外準備了一件禮物,讓姜氏和夏有田簡直喜出望外。
大嫂喬氏的孃家,名叫棒棰島,在渤海灣附近。
因為靠近海邊,又有礦產、還盛產棒槌(人參)和梅花鹿,相對比較富庶。
外頭有了好東西,也容易流傳到那邊去。
近些日子,喬氏的家鄉傳來一種新麥種,和兩種新菜籽。
喬氏的孃親惦記著閨女,就給喬氏捎了信。
喬氏當機立斷,帶上自己手裡所有的私房錢,回了一趟孃家。見識到新麥種的好處,她一口氣買下來三十斤。又把那新菜籽買了兩斤。
回來後,喬氏只說是孃家幫著墊錢買的。
婆婆沈氏是個豪爽大方的,直截了當就給了錢。
喬氏把麥種和菜籽都交到公中,還提議要給姜氏她們這幾個嫁了人的姜家姑娘,都分上一份。姜家老兩口兒和兄弟幾個聽了這話,自然都滿心歡喜。
現在姜氏回門,姜家人不但誠心誠意地招待了姑爺兩頓好酒好菜,又給孩子們都添置了新衣裳,還寬油炸了小黃魚和肉丸子,任憑孩子們抓在手上吃。
晚上擔心天黑了山路不好走,硬是安頓了姜氏和夏有田在姜家住了一夜。
初三早上,姜氏兩口子要回去的時候,喬氏張羅著給他們帶上了五斤新麥種,和二兩新菜籽。說是新菜籽,其實就是油菜和紅莧菜。
北關鎮這地方從前沒有這兩樣小菜,便顯得稀奇了。
至於新麥種,這個倒是值得細細地說一說。
據說這新麥種,是朝廷裡的大官用京城的麥子,和海外傳來的異種種在一起,慢慢培植出來的,前前後後,花了好幾年的功夫呢!
後來見這新種子在京城長得很好,便開始向江南推廣了。
只不過江南大戶得了新麥種,卻不捨得往北邊運,北邊有些訊息靈通的人,雖說聽到了訊息,卻連新麥種的樣子都沒見過。
而這一批新麥種,之所以會流傳到渤海灣,完全是一場意外導致的。
據喬氏的孃家打探來的訊息說,那運了新麥種和新菜籽來的船,是被一場大風,愣生生地給吹到渤海灣的。
這場海上的風浪,讓那船東損失了好幾條船,整個人也病得起不了身。要湊些銀子,換食水、僱水手,不得不忍痛拿了些新麥種出來換銀子。
喬氏孃家的土地,因為靠近海邊,是沒有柳樹坨子和北關村這邊的土地肥沃的。
但新麥種長得很好。
種了新麥種的上等田地,差不多每畝地,都比之前的舊麥種,多收了一百斤左右。
喬氏的孃家連續種了兩年新麥種,第二年的產量比第一年降了些,但每畝地,也能比舊麥種多收八九十斤。
姜氏和夏有田聽到這個訊息,喜得簡直合不攏嘴。
新麥種若是種在自家田裡,就算不能多收一百斤那麼多,只能多收個五六十斤,也是求都求不來的大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