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的意思就是:人死之後化為鬼。
鬼者,歸也,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木,筋歸于山,齒歸於石,油膏歸於露,毛發歸於草,呼吸之氣化為亡靈而歸於幽冥之間。
這種說法似乎很合理,有一種樸素唯物主義的味道。要是照這麼說,人從自然中來,死後回到自然中去,生與死便是理所應當,如此看待生與死,似乎也就沒那麼可怕了。
詞典上是如此解釋鬼魂這種概念的:鬼魂往往被認作是一種能脫離肉體而獨立存在的思維或意識體,神學上將它視為生命延續的一種方式。
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都有著關於鬼魂的傳說,而關於鬼魂是否真正存在也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同時,這個問題也上升到一個哲學的範疇,是唯物唯心兩大陣營分歧之一。
但是,由於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各自的觀點,使得唯物和唯心兩大陣營相互都無法說服對方。
至今,這兩大陣營都有各自的擁護者,客觀一點的看法是:由於沒有充分證據,我們既不否認也不承認鬼魂的存在,科學的精髓是實事求是而不是單憑主觀的臆想,要得到確切的答案,還需要未來人們長期艱苦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
民間傳說中迷信一點的說法是:人分肉體和魂魄兩部分,身體為魂魄服務,魂魄又依賴於身體,器官的存在是為了身體健康而保留,這樣才使得魂魄不消失。
人死後首先是魂,經過一段時間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之後才會變成鬼,這麼說來,似乎鬼和魂是指兩種不同的形態。
人分為肉體和靈魂,而鬼魂即是人死後的靈魂,肉體死亡之後,靈魂是否會以鬼魂這樣一種形式繼續存留一段時間呢?
這些虛無的東西並不是案件需要探討的,而案件中將要指出的鬼魂至少不是人們以前想象中的那一種。
國外有一位靈學家曾經這樣說過:隨著人身體的增長,靈魂逐漸的和身體緊密結合,人所有的記憶由魂魄儲存,大腦只是用來儲備能量傳送能量的裝置,這就好比如今的電腦,人的大腦就類似電腦的機箱和電源,而靈魂就是硬碟,一旦人的身體不再提供能量,那麼類似硬碟的靈魂得到一定合適的時機之後,完全是有可能被觸發的。
比如幽靈電波的故事,很多特定的地點和特別的天氣,有些電臺或無線裝置就會收到一些古怪的訊息。
這麼說來,似乎所謂的幽靈電波就是一種磁場,或者是一段錄制在特別空間裡的錄影或錄音,只要得到某種機緣巧合,那麼這種磁場或能量的資訊就有可能被播放出來。
如此推斷,鬼魂就是人死後的靈魂,鬼魂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磁場,一種有記憶的磁場,這一段有記憶的磁場很可能會圍繞在死者死亡現場的附近徘徊一定的時間,當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有可能發揮奇妙作用。
鬼魂作為磁場的存在,它能發揮什麼作用呢?
馬林記起祖父曾經對他說過的那個離奇的案例,兩個出車禍的司機一死一傷,傷的那個司機在病好後卻有了死去司機的記憶,這種怪事並不是沒有發生過,世界這麼大,每天都有各種怪事上演。
結合祖父提及的那個案例,馬林有了自己的推測,雖然推測的正確性不高,但目前這樣的解釋還可以讓整個案件說得通。
馬林的猜想是:死後的伊立文的鬼魂作為一段記憶磁場徘徊在小洋樓附近,許伯未住進小洋樓之後,由於某種特定的原因導致伊立文的記憶磁場覆蓋了許伯未的大腦記憶。
但是,這種怪事是很難出現的,畢竟每天都有人死去,如果鬼魂的磁場可以輕而易舉地侵入別人的大腦,那豈就社會大亂了。
不過案件本身具有其特殊性,那就是許伯未的患有精神疾病,他失憶了,並且自我的意識非常薄弱,或許正因為他的精神和體力都不像正常人那樣健康牢固,就為這種事情提供 了可能性。
舉個例子來說,這就好比一座城池,許伯未的城池破敗不堪,如果存在一種力量想攻入城池的話就會非常簡單,所以,結果是許伯未的特殊性令伊立文的記憶磁場進入了許伯未的大腦,而且還把許伯未的大腦佔用了,並且覆蓋了許伯未以前的記憶,不過,許伯未以前的記憶原本就不健全,這樣一來就更適合伊立文的記憶在許伯未的大腦中生根發芽。
有了這種天馬行空的假設之後,把這一假設作為一個點和一個重要環節加進整個案件之中來,整個案件就非常容易縷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