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怎麼樣,我們根本就到達不了東海岸……”
“不能這麼悲觀,雖然昨天好像是遇到了鬼打牆,可我們並沒有受到威脅,還是完好的回到了這裡來,這就說明,雖然東海岸神秘,但也沒有威脅生命的可怕力量存在不是嗎?”
“可是……”
“你一定記得,在日記中記載了從東海岸到達火山地帶也經過了一座小山對嗎?”
“我當然記得,可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座小山呢?”
“寫日記的人不知道島有多大,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小島能稱之為山的土坡肯定不多,十有八九就是同一座,而且那座小山我們是瞭解一些的,起碼登上了一半,我感覺我看到的情形和地貌,跟描述的已經很接近了。”
“可是,寫日記的人並沒有說出那座小山存在什麼詭異的地方,而且那個人還在山上睡了一夜。”
“對啊,所以說小山那地方還是安全的。”馬林搓著手有些急不可耐,“我知道你很辛苦,但是我好想知道日記後面的內容,你可不可以繼續把日記翻譯完,我想,你一定也很好奇荒島上的那個人之後會是怎樣的一種生活。”
“別急啊,”蕭雅婷撅了撅嘴,“你讓我多喝幾口水還不行嗎?”
接下來,蕭雅婷繼續翻譯日記的內容:
“如果碰巧有船經過,我有可能突然得救,但那是碰巧,因為這個島太小,甚至連一個可以停船的港口也沒有,恐怕一般船隻的航線不容易注意到這裡,畢竟這樣的小島在大海裡多如牛毛。
“我不想把自己當作遇難的人,我更希望自己是一個到島上來開墾的移民,所以,我不需要別人的救助,只要我有一雙勤勞的雙手,我就能從頭做起,沒錯,就是從頭做起。
“天就快涼了,沒有太多的時間了,假使不想像蟋蟀那樣被活活凍死餓死,我必須從頭做起,為自己製造生活中那些一刻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我的腦袋裡儲存著大量的有用的知識,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經驗,用不著漫長的摸索和創造,只需要我去驗證,需要動手去做而已。
“我需要布匹和衣服;我需要清洗頭發和身體的肥皂;我需要鍋碗瓢盆等等的炊具;我需要鐵器用來開墾荒地和驅散野獸保衛自己的人身安全;我需要饅頭或麵包;我需要家禽和牲畜;我需要一個溫暖的家……
“對,我最需要的還是溫暖,雖然我的巖洞不漏雨也不透風,但夜裡還是很冷的,更別說到了冬天,我需要溫暖,所以第一步,我要為我的新家制造一個取暖和用來烹製食品的爐子。
“取暖的爐子有別於之前的灶臺,爐子怎麼做?這對我來說太簡單了。
“天亮的時候我來到一處空地,這裡遍地都是我需要的陶土,陶土是一種粉砂質黏土,島上的這種陶土質地更加細膩,我想,這種土不但可以製作爐子,更可以燒出精緻的陶器皿來。
“製作爐子這項工作並不困難,只要濾淨陶土中的雜質顆粒,然後把陶土做成磚頭形狀的泥坯,再用柴火燒一下就行了。把陶土浸在水裡,我手腳並用,把陶土調和摔打,每一塊磚都是我親手塑形,一整天的工夫我做出了兩百多塊磚坯。
“然後我把製成的磚坯一塊挨一塊地排在一起,中間留著像煙囪一樣的圓形洞口,等待磚坯半幹後,在內部塞滿了柴草,用火石打火,並不斷往裡面續柴草,保證磚坯持續燒了24小時,等待第二天火完全熄滅之後,我就可以用這些變硬的磚塊砌爐子了。
“把原先的灶臺推倒,在那裡砌爐子,爐子砌好了,直徑有一米寬,類似農村的土暖氣,但我的爐子更高階,我特意選擇了巖壁上的一個窟窿做煙囪,這樣一來,爐灶裡面燃燒木材的煙就順著窟窿飄走了,而不會把煙灌進巖洞,最後,我又把爐子上面的縫隙用陶土密封,這樣就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接下來,我在島上到處蒐集自己認為有用的材料,我再一次到達了火山地帶,因為在那裡曾經發現了很多礦物質,有鐵礦石,銅礦石,還有石灰石,但最重要的我發現了煤,煤比木材更適合在爐子裡面燃燒。
“自然界把這些東西供給了我,如何去利用就是我的事情了。
“等待爐子完全幹透的這段時間,我又儲備了大量的燃料,用揹筐把它們揹回來,因為島上的道路熟悉了,我找到了一條非常便捷快速的道路,從火山地帶到達巖洞來回只需要大半天的時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