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姜顏罵了一頓,罵完覺得心裡稍微舒坦了一點,隨即和她提出了分手。
反正早晚都是要分手的,秦是也想,他們不久就要搬家了。
把門關上後,秦是也靠在門邊上略微有些後悔,覺得是自己一時激動了,不該那麼對姜顏,但他再從貓眼裡看時,她人已經不在了。
直到三年級結束,他們都形同陌路。
秦家父母把茶餐廳轉手賣出,隨即搬家,搬去了更大的城市,住進了更大的屋子,也做起了更大的生意。
秦是也在新學校的成績依然很好,但他一個人回到家,迎接他的只有一個做飯的保姆。保姆把屋子打掃得幹淨整潔,給他做好了可口的飯菜,兩個人在桌上安安靜靜地吃完晚飯,秦是也回房做作業,保姆洗碗,洗完碗在客廳看一會電視,聲音調得很低,一直到秦父秦母其中一個人回家,或是等到九點過後秦是也該休息了,她才離開。
家裡的他逐漸沉默,而新學校裡的他卻逐漸活躍起來。
很久以後秦是也自我分析,覺得這是情感渴望的轉移,在家裡得不到的關注,他就想要在外面得到,尤其是在一個新環境裡,因為無人知道他過去是什麼樣的,他可以毫無負擔地給自己打造一個新人設。
但他引起注意的方式很正規,從不幹壞事。一個小學生,能讓人注意的行為無非就是上課多發言、課餘多參加活動,這不僅不是壞事,還是大大的好事,父母只覺得欣慰,又哪裡想得到其他。
等到了初中,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開始躁動,開始重視外表。
秦是也懷疑自己就是在那個時候染上照鏡子、自拍、以及時不時凹造型的毛病的。好成績與好外貌令他的虛榮感得到了大大的滿足,而他的家庭,並不能滿足他的這種心理需求。
到了高中,過了寄宿生活,整日不是學習就是參加活動,他就更沒有與父母交流的機會了。
直到坐在高考的考場上,他才突然想起一個被很多人在高考之前就想過的問題:他花了十幾年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是為了父母的寬慰嗎?是為了老師的贊揚嗎?是為了同學們的羨豔目光嗎?還是為了他自己的驕傲感呢?
這些——有什麼意思呢?
突如其來的哲學問題令他陷入思考,也令他的分數少了一截。
其實這個問題,他到現在也沒有想得很明白。
他其實並不是一個特別有野心的人,讀經濟學院也並不是為了將來能找個好工作——他就算考不上大學,也可以回父母的企業裡工作。所以大多數人好好讀書的原動力,在他這裡並不存在。
別人都以為他是個好命又努力的富二代,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他畢業了要幹什麼?考研?出國?還是直接實習?以後的工作方向又是什麼?
大一的年輕人,還處在迷茫的階段。
他算得清複雜的公式,卻算不清自己的人生。
鮮活亮麗的外表,不過是虛度光陰的皮囊罷了。
秦是也大多數時候過得比較瀟灑恣肆,但偶爾也會陷入某種焦慮情緒中無法自拔。
此刻便是如此。
他握著手機,腦海中思緒翻湧,街燈照著來來往往的學生,而他站在宿舍門口,像一座雕塑。
姜顏回到宿舍,一邊吃著外賣,一邊看電影。
電影看了一半,有個微信訊息彈了出來。
姜顏摸過手機,看著備註名“李女士”,微微一滯。
她把電影按了暫停。
李女士:最近好嗎?
姜顏:好的。
李女士:天氣要涼了,注意保暖。
姜顏:知道了。
李女士:上大學都適應嗎?
姜顏:適應的。
李女士:要是有困難,就告訴我。